第3章 狹義相對論原理二
1、從「麥克斯韋方程組」說起
1865年,麥克斯韋給出電磁場方程組(共有20個)。
從這些方程出發,麥克斯韋推導出『電磁波』的存在,
並證明了電磁波的傳播速度等於光速,
從而得出『光』是『電磁波』的結論。
後來,在1890年前後,
赫茲等人簡化了麥克斯韋的20個方程,
得到了現在通用的4個方程,即『麥克斯韋方程組』。
2、「伽利略相對性」的數學表達
(「伽利略相對性」如果用數學形式表達的話,
就要採用『伽利略變換式』來進行了)
伽利略運用『實驗』並結合『數學』,
發現了『相對性原理』及『自由落體定律』等。
如前述,所謂『伽利略相對性原理』,
即,「牛頓力學定律」在『任何慣性系』中都是相同的。
如果用『數學式』來表示的話,
就是將『牛頓的方程式』,放進『伽利略變換式』中進行變換,
其方程式的形式,保持不變。
3、『光速不變』原理與牛頓『速度疊加律』,撞車!
從運動中觀測,光的速度在真空中仍然是每秒約30萬公里,
但是這種現象與牛頓定律,撞車!
『光速不變』原理與牛頓力學的『速度疊加律』,無法解釋的。
為了理解「光速之謎」,讓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吧:
現在讓我們來想象一下如下場景:

一輛藍色公交車正以每秒10米的速度在路上勻速地行駛著,

車裡有位女士--愛麗絲正從車尾的座位上起身,
以每秒 5米的速度,向前面的『車門』處勻速走去,準備下車。

車上還有一個女孩 她在座位上坐著不動,

另外,在車外還有一個男孩他正在站台上望著汽車駛過。
這時那個男孩說:
「我看到車上那位女士走路的速度是每秒15米!」
而坐在椅子上的女孩卻會認為:
「那位女士走路的速度是每秒 5米。」
車外的男孩和車內的女孩,2個都是身處『慣性系』,
但他們所得的結果卻不一樣,……
【奇怪了,剛才不是說力學現象在慣性系中都是等價的嗎?
怎麼這裡,一個是15,另一個卻是5呢?
其實,伽利略相對性原理準確地表述應是:
牛頓定律或方程式,在所有慣性系中是一樣的,
這並不是指某個具體的數字是一樣的。
所謂「一樣」,指的是物理規律和方程式是一樣的。
比如,在某個慣性系中,
牛頓第二定律是「力等於質量乘以加速度」(F=ma);
在另一個相關的慣性系中
也是「力等於質量乘以加速度」(F=ma)。
具體的數字,需要通過變換和計算才能得到。】
在前面,我們已經了解到,
從麥克斯韋方程可以推出,電磁波的速度就是光速c。
現在,讓我們把上面那個有關公交車的實驗,
作一下改動,即把『愛麗絲』換成一縷明亮的光:

光是以光速運動的(真空中的光速每秒約30萬公里),
所以車內的女孩說:
「我看到的光速大約每秒30萬公里!」
(車廂內不是真空,此處是只取光速的近似值。)
而車外的男孩卻說:
「我看到是光速c加上每秒10米!」
麥克斯韋方程說,電磁波和光速是不變的啊!
那麼,為什麼車外的男孩看到卻是c+10呢?
現在我們看出:
傳統的「牛頓力學」和後起的「電磁學」有了矛盾。
新式人物麥克斯韋說,電磁波的傳播速度是光速c,
而站在牛頓力學的立場看,
在某些參考系中,卻出現了類似c+10的結果。
這種矛盾,
象徵著「牛頓力學」和「電磁學」在深層的矛盾。
也就是說,
如果按照老式的「牛頓速度合成律」,
人們將會得到在不同參考系中,
光速是不同的結論。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