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論淺說》
第2章 狹義相對論原理之一
相對論原理分為狹義和廣義兩種。

《狹義相對論》原理之一
物理規律的形式在任何慣性參考系*是相同的;
《狹義相對論》原理之二
真空中的光速,在任何參考系是恆定不變的。
《廣義相對論原理及方程》有:
1、「等效原理」:『引力』與『慣性力』等效;
2、「廣義相對性原理」:
物理定律的形式,在一切參考系都是不變的;
3、愛因斯坦『場方程』:
『場方程』表達了,時空中的物質等,
對於『彎曲時空』的影響。
【術語辨析】
原理:普遍的或基本的規律,稱為『原理』;
公理:不需要證明的基本原理,稱為『公理』;
公設:公認為真,無需證明的基本原理,稱為『公設』。
公設和公理,只是一種概念的不同說法。
通俗地說, 所謂公理或公設,
指的是「不證自明」的陳述或命題。
它們在證明的過程中,都可以作為推理的依據。
一門學科如果被表示成公理系統,
那麼,它的所有命題,
就應由這些公理或公設,邏輯地推證出來。

本章先談《狹義相對論》的基本原理。
讓我們從『普通常識』說起:
相對性原理
1、「相對」的意思是什麼?
「相對」,就是「依基準而定」。
例如,時間,我們說「3分鐘」是「長」,還是「短」?
回答是,相對『電視廣告』是有點長,
相對『一部電影』又太短。
還有空間,一個6平方米的房間,
對於掰手腕來說是很大,
而對於住人來說又太小。
愛因斯坦相對論的意思,
正是說「時間和空間是相對的」。
但是,愛因斯坦說的
不是「長」和「短」的「感覺」,
而是說「時間和空間本身是相對的」。
2、 時空本身是相對的
通常認為,"3
分鐘"只是"3 分鐘" ,
不論對誰來說,都不會變。
但相對論認為,不是。
"
3 分鐘"的時間,對某些人來說是" 2 分鐘」,
但對另一些人來說,可能會變成" 5分鐘」。
空間亦如是。
"
3 米"的長度,對有些人來說是" 2 米」,
但對另一些人來說可能會變成" 5 米" 。
其原因後述。未完待續。謝謝。

(宇宙·網路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