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496、袁騰飛聊毒品;微觀粒子的身份證—薛定諤方程(四)

作者:和顏清心  於 2019-1-24 05:3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思想的形成|通用分類:信仰見證

關鍵詞:薛定諤方程

微觀粒子的身份證——薛定諤方程(四)

朋友,現在我們已經了解了『薛定諤方程』的外表,

並且知道

『薛方程』是微觀粒子的身份證或說明書。

『方程』也是科學家進入微觀世界的入場卷,

『入場卷』是用數學形式寫的,

那些生疏的符號令人茫然……。

下面就讓我們以某些可接受的形式做跳板,

以迂迴方法,漸漸靠近這個深不可測的方程吧。 

朋友,現在您是否已經了解,

微觀粒子不像小球那樣是一個可見粒子?

就像我們的身體,雖然其間充滿了無數微觀粒子,

可是我們能看見它們嗎?不能!

我們看見的只有包裹著靈魂的皮膚或肌肉。

每天、每天、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從太陽升起,到日薄西山,

我們幾乎無時無刻不讓這些可見的東西,

牽著鼻子走:一會兒心生憤怒去罵人、

一會兒又對財富生起無限貪愛……

(我的貪心尤其嚴重,多麼期盼

  有一天那聖潔的清純會到來)。

話說,微觀粒子的本質是波動性,

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

『波動』中的「駐波」是個什麼東西。

先來看一幅名畫——「太陽神和他的七弦琴」。

想象一曲超凡脫俗的天籟之音裊裊飄來,

妙音縈繞耳畔,給人帶來無限喜悅…。



我們說,如果n=1的波長是「基波」

那麼,n=2 n=3的波長,

相對來說,就是較短的波了。

(琴弦的波動可產生「諧波」* 

  通俗些說,諧波是指波動中所含頻率

  是基波頻率整數倍的那些部分)


我們知道兩端固定的弦,它的震蕩可以形成『駐波』,

而琴弦的總長度是駐波內波長的整數倍。 

『電子』等微粒的波動,就其被束縛的特性來說,

正像太陽神七弦琴的琴弦,

那些由粒子的負電正電構成的「電場」(「電勢場」),

就是一個個束縛電子微粒的「阱」

(阱,讀作「井」,『陷坑』的意思)。


勢阱,具有『井』的態勢。

這種情勢,正像在以前博文所示的彩圖:



兩邊陡峭的坡道

限制著 「人與車的組合」在兩點之間運動;

或者如圖中阿波羅手中的七弦琴:

琴弦的兩端固定著2個點,

限制著琴弦在這個距離間來回振動。 

原子的電場(勢阱),同樣決定了其間的電子

只能具有有限多個『能級』或運行的痕迹。

比如,n=1是波長最長的『基態』

那麼n=2n=3……等的波長

就是越來越短的後續『激發態』

每一種定態都嚴格符合

「有限多個」「份量相等」量子化特徵。

嚴格地說,電子沒有像宏觀粒子那樣的運行軌道。

電子的運行痕迹,可以像一條首尾相接的弦,

是由有限的波長構成的,

電子的運行痕迹,

表示的是它們的能量的不同

及其振幅、波長和頻率的不同。

可以想像,那些無形的電子的「運行痕迹」,

實際是包含著電子的波動的。 

【說明】

1926年薛定諤對電子運動做了數學處理,

提出著名的薛定諤方程。

這個方程

如果用『三維坐標』圖形來表示的話,就是『電子云』。


  感恩您的閱讀,謝謝。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3 00:1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