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11分《間諜、學者……
魂歸量子天堂(三)》
困擾物理界80年的難題是怎樣破解的?
最初,張首晟按常理做出推斷:
既然『馬約拉那費米子』只有粒子、沒有反粒子,
那麼或許它就相當於
傳統粒子的一半(存疑,是什麼樣的一半)
張首晟意識到,「一半」的概念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於是就有了2017年,斯坦福大學等研究團體在實驗中發現的
半個量子電導的邊緣電流,
在量子電導的邊緣電流中發現了
與預言的『馬約拉納粒子』十分吻合的粒子
(許多人認為,『馬約拉納粒子』充其量只能算是『准粒子』)。
一些人認為,這是在實驗中具有確鑿證據的
『馬約拉納』測量結果之一。
『馬約拉納(准)粒子』
帶來的量子計算時代,讓人充滿期待。
找到這種粒子是具有現實意義的。

科學家告訴我們,量子世界是多維的,
一個量子能同時在多處分身,
因之量子計算是能在多處并行進行計算的,
這種可以在多處進行并行計算的能力,
遠比經典計算機具有超效能力。
過去科學家認為計算機的量子比特信息,
極難存儲(因為微弱的環境雜訊就能毀滅量子特性),
通常情況下,比特只能放在一個傳統粒子內儲存。
以往的想象中,量子計算機被視為是可望不可即的。
【比特,量詞,信息單元的計量單位,
通信中每傳送二進位中的
一位數(1或0)的信息量叫做1比特。
通常傳送一個漢位元組需用
二進位數碼8位,即8比特。】
如今,天使粒子的發現提供了一種可能,
即:一個比特能存儲在兩個距離十分遙遠的
『馬約拉那費米子』上,
如此,傳統的雜訊很難同時
以同樣的方式影響這兩個費米子
這就避免了毀滅所存儲的量子信息)。
對天使粒子的存儲方式,與傳統的存儲方式相比,
這種新的存儲方式,較為穩固。
張首晟說「我對天使粒子巡遊的量子天堂,
充滿興奮與期待。」
但是,質疑者們卻認為,
張首晟說這一發現其實是一種炒作。
王孟源說,
「這次研究只是一個凝態物理實驗。
凝態物理一貫忽略物質
是由許多個別基本粒子組成的,
而把它簡化為一個背景的模型。」
「這類所謂的『天使粒子』,
早就被好幾個歐美的團隊發現過了。」
同時中山大學李淼也對此做了評價,
李淼(淼 miǎo 同「渺」)認為,
這個發現不是基本粒子,
而是在極低溫條件下造成的某種量子態,
這個量子態滿足『中性粒子』的要求,
即粒子的反態就是自身。
由此推斷,想讓「天使粒子」
來推動量子計算機的發展,為時尚早。
據媒體介紹,張首晟祖籍江蘇高郵,
1963年生於上海,
1978年在未讀過高中的情況下
考入復旦大學物理系,
先後到柏林自由大學和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
攻讀碩士和博士,師從楊振寧。
1996年時,年僅33歲的張首晟
被斯坦福大學聘為終身教授,
2011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張首晟多次被一些大咖預測會獲諾貝爾獎,
楊振寧稱「他得諾獎只是時間問題」。
張首晟曾獲得歐洲物理獎、美國奧利弗巴克利獎、
狄拉克獎(Dirac Medal)與美國富蘭克林獎等獎項。
張首晟魂歸量子天堂
據媒體報導,
2018年12月1日張首晟因抑鬱症
在舊金山自殺身亡。
由於其創立的丹華資本
在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
於11月針對中國發布的
《301調查報告》被提及,
因此其死因引發外界無數猜疑。
如今張首晟的魂魄,
正在他曾信仰的量子天堂聚散、飄浮……
卿本一學子、何故入仕途 ?!
如今,人間的過失榮辱,
無盡的愛恨情仇,盡成煙雲……,
斯人已去,願卿得到救贖、一路走好……。
(網路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