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前述,射線被一塊石墨散射,散射出來的射線,經過光闌到達晶體*,再用探測器測量,不同的散射角所散射出的波長。 在散射的X射線中,除了有與入射波長相同的射線外,還有比入射波長更長的射線。 康普頓實驗是γ光子同電子之間的散射(字母γ 讀作伽馬)。 入射γ光子把一部分能量傳給電子, 這樣一來光子的能量就減少了, 光子繼續散射,散射方向發生變化 (在散射中獲得能量的電子,叫『反衝電子』)。 在康普頓效應中, 入射γ光子與核外電子發生碰撞, 把一部分能量轉移給了電子, 使電子脫離原子成為反衝電子, 對電子做無私奉獻 損失能量后的光子, 則朝另一方向散射出去。 就是說, 反衝電子是受益方, 反衝電子是具有較高能量的光子 入射到某物質時,光子與電子發生碰撞,將一部分能量轉移給電子, 之後,反衝電子按 與原來的入射光子方向 成一定角度的方向,散射出去。
在康普頓散射中, 反衝電子,從光子那裡獲得能量和動量,但是光子的能量卻下降了 (就是說光子的頻率變低、波長變大),這種變大的波長,叫康普頓散射波長。
如您所知, 在物理學家的腦袋裡裝滿了各種公式, 物理學家在想事時,能根據各種公式, 輕鬆地推出他們想要的結果, 比如,在這裡, 在對康普頓實驗效應的推導中, 他們就利用了普朗克公式E=hv (E為單個量子的能量,v為頻率,h是 常數)、 科學家利用波長、頻率等公式, 精準地計算出他們所需要的 光子、電子的能量、波長, 並且得出『在散射的射線中, 除了有與入射波的波長相同的射線, 還有比入射波的波長更長的射線』。 通過實驗還知道, 能夠發生散射的電子, 既可以是自由電子, 也可以是被束縛在原子中的電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