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435、身價過億、願戴電子腳鐐;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作者:和顏清心  於 2018-12-8 22:0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思想的形成|通用分類:信仰見證

關鍵詞:光電效應, 孟晚舟

49分


                                                                                                                                                                                                                                                                                                                         現在,讓我們稍稍重複一遍上一篇的重點,

即:『光電效應』只跟光的頻率有關。

比如,用頻率很低的紅光照射金屬表面,  

任多麼強的紅光都打不出電子,

若用微弱的高頻紫外光 就能輕易地打出電子來     

早在19世紀末,德國的勒納德(18621947)實驗,

就已經發現:當照射光的頻率提高時,逸出電子就產生了。

所打出的單個電子的能量大小隻跟頻率有關,

高頻光打出的電子能量大,反之就小。

增加光強只能增加打出電子的數量,

卻不會增加單個電子的能量。

勒納德在實驗中把光強提高了1000倍,

發現單個電子的能量,比原先並沒有增加一分一毫。

『光電效應』第2個要點,電子從光線中吸收能量

達到足以擺脫原子核的束縛,並沒有能量的積累時間:

光電效應,要麼打不出電子,多長時間也沒反應,

要麼瞬間反應反應速度大約是109秒(100萬分之一秒)。

面對「光電效應」這樣一個實驗事實,

愛因斯坦經過深思熟慮,進一步了解到:

誰說頻率跟能量無關?普朗克不是說Ehv嗎?

這個E是能量,v不正是頻率嗎!

愛因斯坦想,射向金屬表面的那束光線

是由千萬個微小的粒子組成的光子流,

正如水柱是由水分子組成的。

每一個『光粒子』都滿足普朗克的量子公式:

Ehv,即,『光子』的能量是『普朗克常數』

與『頻率』的乘積。

因此可以把『光粒子』稱為「光量子」。

由量子公式規定,

單個光量子的能量是由頻率v決定的,

h是一個常量,

頻率高的光量子能量高,

頻率低的光量子能量低。

這麼一想,光電效應實驗的秘密就揭開了。

那麼,為什麼光電效應,只跟光線的頻率相關?

因為電子有一種自我保護能力,這種自我保護能力,

既能保護自己不會墜落到原子核上,

也不會使自己飛離家園。

若要離開原子家園,

必須有一個增加的最低限能量W

入射光子的能量hv必須大於最低限能量W

換言之,頻率v必須要大於某種頻率的極限值。

『紫外光』頻率很高,

就決定了『紫光』光量子的能量,

以大到足以超過電子出離所需能量,

於是光電效應就發生了;

而紅光因為頻率低,紅光的光子能量很小,

達不到電子出離所需要的極限能量W

所以就不會有光電效應發生了。

電子要麼吸收一個能量大於W的光量子而瞬間逃逸,

要麼就在原地呆著。

所以不夠能量的光,再強也沒用。

一個電子只跟一個光量子發生作用。

在高頻率的前提下,光強若大,

(光束中的光子密度大),

電子碰撞的概率就大,

能打出的自由電子數目也就多。

1905314日,

愛因斯坦在德國的《物理學紀事》雜誌上,

發表了題為《關於光的產生和轉變的一個啟發性觀點》,

在這篇文章中,神奇的「光量子」首次面世。

 

謝謝閱讀。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08:5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