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馨提示:
歷來介紹,上品法門是為為數不多的人設制的,
但是筆者認為,
上品丹法是為那些願意時時修正自己的人設制的。
如果您對上品功法感到陌生的話,不要泄氣,
作為您的朋友,
我還是建議您先大略讀一遍(開卷有益嘛……)。
上品丹法
(本博試圖以介紹或學習『上品丹法』為初步入階)。
朋友,若問,什麼是上品丹法?
一言以蔽之:
上品丹法,是以修心為主的丹法。
請朋友想一想,
我們人人原本都有一顆善良的心,
因此,人人都有學習上品丹法的可能
人人都有學習上品丹法的基礎。
那麼具體來說,
什麼是上品丹法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
還要先從一般丹法、
即,要從一般的『內丹術』說起。
【內丹術始於東漢魏伯陽】

東漢(25-220年)以前,中國流行的法門很多,
有道家的「坐忘"、 「心齋」,
有方士的吐納、導引,
還有煉製各種治病及長生不老的煉丹術。
東漢魏伯陽以《周易》的陰陽變化為基礎,
將各種修法融為一體,創立了「內丹術」。
可以說,內丹術是身心修行的一次總結,
內丹術將原來零散不成體系的各種方法,
合成一套有理論基礎、有操作步驟的體系。
實際上內丹術始於東漢,盛行於唐宋,
唐宋以後,內丹術幾乎成了一枝獨秀的行法,
形成「修道」就是「煉內丹」、
「煉內丹」就是「修道」的局面。
【有為修法和清靈境界】
宋元以後,出現了一批造詣極高的內丹家,
如,張伯端、王重陽等,但是,元明以後,
一些內丹家忽視了道家的「清凈無為」思想,
他們將內丹術的一些比喻用語,
如,採藥、煉藥等,當作實有其事,
執著於如何採藥、如何煉藥、如何打通任督二脈、
如何運周天等,結果是將「清凈無為」
改造成『有為』的執著法門了。
由於忽視了「虛極靜篤」,
練功人各種貪慾不能消除,致使心理不能寧靜,
一些人過於執著地練功,產生了偏差,
輕者不能達到治病效果,
重者甚至由於太過於執著提氣——
打通任督二脈,
導致頭腦昏沉或產生腦溢血等。
早在南宋時期,白玉蟾就說過
「但恐世人,執著藥物、火候之說,
以為有形、有為,而不能頓悟也。
夫豈知混沌未分前,焉有年、月、日、時;
父母未生前,焉有精、氣、血液。
道本無形,喻之為龍虎;
道本無名,比之為鉛汞。
若是學天仙之人,
須是形神俱妙,與道合真可也。
豈可被陰陽束縛在五行之中。」
白玉蟾的這段話指出
「內丹術」是一種無形無相「清凈無為」的方法,
而鉛汞、龍虎等只不過是比喻,並非實有其事。
對於內丹術出現的偏差,元代李道純說:
「夫金丹者,虛無為體、清靜為用,無上至真之妙道也。
世鮮知之,人鮮行之,
於是聖人用方便力,開善誘門,
強立『名象』著(作於)諸丹書,接引後學,
蓋欲來者『誦言明理,默識潛通』,
則行之頓超真境。奈何後人不窮其理,執著筌蹄*,
妄引百端,至(致使)支離萬狀,
將至道碎碎為曲徑旁蹊三千六百,
良以不得『其傳』故也
(意思是說,這全是因為不得真傳的緣故)。」
註釋:荃蹄quán tí:荃,捕魚器。
蹄,捕兔器。語本《庄子·外物》:
『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
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比喻為達某種目的所使用的工具。
【內丹術分『上、中、下』三品】
學者蕭天石說,丹有三品。
(1)『上等上品』,上士可習之。
上品丹法以精神魂魄為藥物,
以行住坐卧為火候,
以聽乎自然為運用。
實際上『上品丹法』,是注重心傳的功法。
(2)心腎之道,乃中品煉丹法。中士可習之;
(3)以腎為水,以心為火,
一年之內,可以融結,
九年成功,此乃下品煉法。
又說,若修成地仙,可留形住世,庶士可習之。
【上品丹術的特點】
南宋白玉蟾和元代李道純等人,
由於認識到,
內丹術容易出現執著藥物、火候等,
所以他們大力提倡『上品丹法』。
如前述,白玉蟾等人將內丹術
分成『上、中、下』三品,
他們將執著藥物、火候的內丹術,
稱為中品或下品,
將以「清凈無為、虛極靜篤」
為基礎的內丹術,稱為『上品丹法』。
白玉蟾說,上品丹法
「能凝然靜定,念中無念,工夫純粹,打成一片,
終日默默,如雞抱卵,則神歸氣復,
自然見玄關一竅,其大無外,其小無內,
則是採取先天一氣,以為金丹之母,
勤而行之,指日可與鍾呂並駕矣!」
從南宋到清代都有一些人,
企圖清除內丹術的
執著藥物、火候與周天搬運等,
希望將內丹術引導到『上品丹法』上來。
但是,他們的收效甚微
(筆者猜想,有些修上品的人,
在調心上,下得功夫還是不夠吧)。
元明清以來,內丹術仍是以中、下二品為主,
許多人甚至不知有上品丹法的存在。
【白玉蟾和陳泥丸的問答】
白玉蟾問:
讀丹書多年,如在荊棘中行,
今日心凈鑒明,雲開月皎,總萬法而歸一,
包萬幻以歸真矣,
未知正在何處下手用功矣。
陳泥丸:
善哉,問也,夫煉丹之要,
以身為壇、(為)爐鼎灶,以心為神室,
以端坐『習定』為採取,
……以念頭動處為玄牝*,
以打成一塊(一片)為交結,
以歸根復命為丹成。
【 *玄牝, 又稱玄關、玄竅等。
所謂「玄竅開時竅竅開」。】
張伯端說:
「蓋虛極靜篤,
無復我身(不再有我的身體),
但覺 杳杳冥冥,與天地合一,
而神氣醞釀於中,
乃修鍊之最妙處,故謂之玄關一竅。」
白玉蟾問:
勤而不懈,必遇至人,
遇而不勤,終為下鬼。
若此修丹之法,有何證驗?
陳泥丸:
初修丹時,神清氣爽,身心和暢,宿疾普消,
更無夢寐,百日不食,飲酒不醉,到此地位,
則赤血換為白血,陰氣煉成陽氣,
身如火熱,行步如飛,
……或者疑曰:此法與禪學稍同。
殊不知終日談演問答,乃是乾慧*;
長年『枯兀昏沉』,乃是『頑空』。
然天仙之學,如水晶盤中之珠,
轉漉漉地,活潑潑地,
自然圓陀陀,光爍爍。
所謂天仙者,此乃金仙也。
夫此不可言傳之妙也,
人誰知之?人誰行之?
【 *乾慧,即,乾(干)慧地。
三乘共十地之第一地。
其智慧乾燥而未淳熟,故云『干慧』。
大乘義章十四曰:
「雖有智慧,未得定水,故云『干慧』。
又此『事觀』,未得『理水』,亦名『干慧』。」】
白玉蟾:
天下學道者紛紛然,
良由學而不遇,遇而不行,
行而不勤,乃至老來,
甘心赴死於九泉之下,豈不悲哉!!

感恩您的閱讀,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