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427 發生在太虛仙境的故事(說說五運六氣的事)

作者:和顏清心  於 2018-6-23 14:0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思想的形成|通用分類:信仰見證

關鍵詞:五運六氣, 太虛仙境

《發生在太虛仙境的故事》 

話說回聲女神(厄科)悠悠蕩蕩,至一所在。

但見玉欄翠石,祥雲繚繞,

真是人跡希逢、飛塵不到之處啊。

厄科心喜:「好一處太虛仙境。」

此時但見空中飄著60個小精靈。

群群精靈,蹁躚裊娜,若飛若揚。 

「 其文若何,龍游曲沼。

   其神若何,月射寒江」。 

在仙境飄著這些精靈,

本來是分做2組的: 

一組叫天干(10個),飄在高處;

一組叫地支(12個),飄在低處。 

但是飄在高處的那些靈氣不甘寂寞,

一心嚮往飛到喧騰的低處尋求爆紅;

而飄在低處的靈氣卻嚮往飛到高處去……,

如是如是,

高處的一心往下;低處的一心往上,

兩心即合,於是就出現了60組組合了。

但是朋友千萬別誤會,

以為這些組合是整齊劃一的——

60一組、60一組,

難道不像走過廣場的閱兵式?

閱兵隊伍有嚴格的紀律,

任天氣多麼炎熱都不許亂串,

可是這些天之驕子,

它們是不聽任何勢力安排的,

它們只聽大自然的安排,

這種安排就是,

天乾的五行屬性』

陽干配陽干、陰乾配陰乾;

天乾的五運屬性』

甲己配土運、乙庚配金運,等等……。 


 

這些規律被部分地寫在

《素問·五運行 大論》中,

下面,就讓我們來讀讀這一千古名篇吧。  

《五運行大論》第六十七  (之一) 【原文】 

黃帝坐明堂1,始正天綱,臨觀八極2,考建五常3,請天師4而問之曰:論言天地之動靜,神明為之紀5;陰陽之升降,寒暑彰其兆。余聞『五運之數』於夫子,夫子之所言,正五氣之各主歲爾,首甲定運,余因論之。鬼臾區6曰:土主甲己,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丁壬,火主戊癸。子午之上,少陰主之;丑未之上,太陰主之;寅申之上,少陽主之;卯酉之上,陽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陽主之;巳亥之上,厥陰主之7 不合陰陽,其故何也?

岐伯曰:是明道也,此天地之陰陽也。夫數之可數者,人中之陰陽也,然所合,數之可得者也。夫陰陽者,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天地陰陽者,不以數推,以象之謂也。 

1       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舉行大典的地方。

2       八極:天下至遠之地。

3       考建五常: 金、木、水、火、土五行。

4       天師:指岐伯。黃帝時期的神醫。

5       神明為之『紀』: 法度。

6       鬼臾區:黃帝時期的神醫。

7       jué 氣閉;微弱。 

【白話】

黃帝坐明堂,開始釐正(規正)天的綱紀(秩序),細觀天下八極致遠之地,推究金、木、水、火、土五行之理,祈請天師問之:在以前的醫論中曾言,天地的動靜,是以變化莫測的神明為紀(法度)的;陰陽升降,是以寒暑的變化來顯示它的徵兆的。我曾聽先生講五運之數,先生曾講五運各主時令。首甲定運(從甲年開始定運),余因論之(因,依次。余者依次定運)。 

 【圖片待傳 】

鬼叟區說,

土運主甲己年,

金運主乙庚年,

水運主丙辛年,

木運主丁壬年,

火運主戊癸年。 

「子午之上,少陰主之。

  丑未之上,太陰主之。

  寅申之上,少陽主之。

  卯酉之上,陽明主之。

  辰戌之上,太陽主之。

  巳亥之上,厥陰主之」就是說

子午年是少陰司(主管)天,

辰戌是太陰司(主管)天,

巳亥年是厥陰司(主管)天……,

這些與以前所論的陰陽之理不符合,這是什麼道理啊?

岐伯說:這是明道也(這是闡明大道的),這裡指的是天地運氣的陰陽變化。關於陰陽之數,那些可以數的,是人身上的陰陽,是可以數的陰陽之數。這些陰陽之數,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但是天地陰陽者,不以數推而以象之謂也(天地陰陽的變化,不能用數字去推,只能從自然萬象的變化中去推)。

 【圖片待傳】

【重要補充;六氣】 

六氣就是風、熱(暑)、火、濕、燥、寒的簡稱。這六種氣候變化要素,也就是在天的陰陽之氣。故曰:「寒暑燥濕風火,天之陰陽也,三陰三陽上奉之」(《素問.天元紀大論》)。三陰三陽是陰陽之氣多少的不同稱謂。「陰陽之氣各有多少,故曰三陰三陽也」(《素問.天元紀大論》)。三陰為厥陰、少陰、太陰;三陽為少陽、陽明、太陽。六氣中熱(暑)與火同氣,故在運氣學說中不言風、熱(暑)、火、濕、燥、寒,而稱風、寒、濕、燥、君火、相火等六氣。六氣是氣候變化的本元,三陰三陽是六氣的標象。標本相合,就是風化厥陰,熱化少陰(君火),濕化太陰,火化少陽(相火),燥化陽明,寒化太陽。故曰:「厥陰之上,風氣主之;少陰之上,熱氣主之;太陰之上,濕氣主之;少陽之上,相火主之;陽明之上,燥氣主之;太陽之上,寒氣主之。所謂本也,是謂六元」(《素問.天元紀大論》)。六氣,時至而至,便是天地間的六元正氣,如非其時而至,就成為邪氣了。所以說:「五氣更立,各有所先,非其位則邪,當其位則正」(《素問,五運行大論》)。六氣以三陰三陽為主,結合地支,用以說明和推算每年氣候的一般變化和特殊變化。每年的六氣,一般分為主氣、客氣、客主加臨三種情況。主氣用以述其常,客氣用以測其變。主氣和客氣相合,稱為客主加臨,可以用來進一步分析氣候的複雜變化。 

十二支化氣 

十二支配六氣是:「子午之上,少陰主之;丑未之上,太陰主之;寅申之上,少陽主之;卯酉之上,陽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陽主之;巳亥之上,厥陰主之」(《素問.五運行大論》)。即逢子午年為少陰君火之氣所主,逢丑未年為太陰濕土之氣所主,逢寅申年為少陽相火之氣所主,逢卯酉年為陽明燥金之氣所主,逢辰戌年為太陽寒水之氣所主,逢巳亥年為厥陰風木之氣所主。 

【說明11)太虛 ,哲學名詞。 《道德經》認為,道大而虛靜。這裡的「太虛」實際上就是指老子、莊子所說的「道」。《道德經》又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家認為,世界的本源是道。(2)中醫術語。指無邊宇宙。 

【說明2干支涵義 

遠古時代古人以天干地支來作為載體。天干承載的是天之道,地支承載的是地之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成運;天道與地道決定著人道,故設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運。天地定位,干支以定時空,時空以定世界。干象天而支象地,萬物雖長於地上,但是萬物的榮盛興衰卻離不開天。十天干與十二地支的組合,形成了六十甲子,六十甲子用以闡述天地人之學。《百度百科·天干地支》

【說明3】傳統文化,俗稱『聖傳文化』,其文來自聖人的悟境,學者若沒較好的功底,對這些內容是看不懂的,若以人間思維來讀,那就跟讀外文沒什麼兩樣。例如,干支的起源,傳說是黃帝在悟境中的智慧,我們俗人對這些由『定』生『慧』的學問是不搭杠的(心無共鳴、腦無共振)!您若讀不懂,主要原因是筆者的功力太差了,筆者沒有把道理說明白;或者也因為您對這些學問太生疏了。無論是哪種原因都別急,能懂多少是多少吧。 

謝謝。(待續)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5 00:5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