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414 恆星是球型或類球型的電漿體(等離子體)

作者:和顏清心  於 2018-5-29 11:0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思想的形成|通用分類:信仰見證

關鍵詞:等離子, 電漿, 恆星

下面讓我們繼續對組成宇宙的恆星天體,

用稍微正式的話介紹如下——

盡量少用令人窒息的詞兒—— 

我們說,恆星的生命與核聚變』

及『萬有引力的平衡』等因素有關。

恆星本質上是氫元素的儲藏庫。

星的中心溫度極高。

氫原子核(質子等)落入恆星中心時,

氫原子核就會聚變成氦原子核

在核反應中每顆恆星都能持續發出光和熱。

位於恆星核心的熔爐產生的熱和光,

會穿過星體,逃逸到空曠的太空中去。 

「恆星」定義:恆星是質量、熱度和壓強

大到足以在其核心處,將氫元素聚變成

氦元素的『氣態天體』。

要想讓『核聚變』發生,必須把氫壓到極致

(與行星對比,行星的壓力做不到這些,

但是如果往行星上堆積足夠的物質時,

隨著核心壓強和溫度的上升,

最終也能點燃那裡的『氫核聚變』的)。

如果往一顆恆星上增加質量,

恆星就會變得更熱。

恆星核心處的聚變反應,對質量非常敏感。

如果增加一點質量,聚變反應就會上升,

溫度也會上升,恆星就會更加膨脹。

如前述,畢竟恆星本質上就是一團氣,

如果加熱氣體,它就會膨脹。 

若用較為正規的話說,

恆星就是一種『電漿體』,

由引力凝聚在一起的『球型發光電漿體』。 

電漿,又稱『等離子體』

(『等離子體』是在固態液態和氣態以外的

第四種物質形態)。 

氣體在高溫或強磁場中,

會變為『等離子體』。

在這種狀態下,

氣體中的原子會擁有比正常時

更多(或更少)的電子,

從而形成帶負電(或帶正電)的粒子。 

太陽是最接近地球的恆星。

在地球的夜晚可以看見的其他恆星,

幾乎全在銀河系內,

但由於距離遙遠,

這些恆星看似只是固定的發光點。

至少在恆星生命的一段時期,

恆星會在核心進行『氫融合』成為

氦的『核融合』反應,

從恆星內部把高能量向外傳輸,

經過漫長路徑,

從恆星表面輻射到外太空。

一旦核心的氫消耗殆盡,恆星的生命就結束了。謝謝。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6 17:5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