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作者:隨性隨緣2017-06-02
目錄
第一節 淺談風水
1、 風水來源
2、 風水為什麼會起作用
3、風水到底是幹什麼的
第二節 風水師
第三節 地穴
第四節 龍脈
第五節 喝形
第六節尋龍點穴
第七節
富貴地及各類型地穴的外形特點
中國從古至今都講風水,風水中有一個說法就是龍脈,
所謂龍脈就是說如果自己的祖先死後埋葬在龍脈處,
他的子孫後代必然是達官貴人,甚至貴為天子。
古代皇帝都會讓風水師找龍脈所在。
那麼中國已知的龍脈之地有哪些呢?下面給大家講解!

風水界認為昆崙山是天下諸山之祖。《撼龍經》中云:
「須彌山(昆崙山)是天地骨,中鎮天地為巨物。」
這裡面所說的「須彌山」指的就是昆崙山。
全球所有龍脈均發源於昆崙山。
這是幅龍脈圖,圖中繪出了中國的三大龍脈。
這三大龍脈分別是北龍、中龍和南龍。
北龍: 沿黃河通過青海、甘肅、山西、
河北、東三省等北部地區,
延伸至朝鮮半島而止。
中龍:通過黃河、長江之間的地區,
包括四川、陝西、河北、湖北、
安徽、山東,到達渤海終止;
西安、洛陽、濟南等,均為中龍氣聚之所。
南龍:沿長江通過雲南、貴州、廣西、湖南、江西、廣東、
福建、浙江、江蘇等南部地區入海而停止,
通常把香港、廣州、福州、南京、上海等城市劃為南龍。
這三大主龍脈生出支脈,支脈又生支脈,
朋友,您若是信龍脈的話,
快去尋找您家附近的龍支脈,作為將來祭祖之處,
屆時你們的子孫不為王也拜相噢。
第一節 淺談風水
1、風水來源
「風水」這個詞來源於魏晉時期郭璞所著的《葬書》,
書中郭璞對風水下了定義
「葬者,藏也,乘(趁著、就著)生氣也。
……氣乘風則散,界水(臨水)則止,
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
郭璞提出了「氣」的概念。因其在著作中首次提到風水這個詞,
所以被稱作風水界的鼻祖。
其實風水這個行當要比《葬書》的歷史長的多。後世風水學者認為,
《詩經大雅•公劉》等書中就有關於風水活動的描述
風水又叫『堪輿』,堪輿一詞最早出現於『西漢淮南王』
劉安主持門客編寫的《淮南子》一書的第三卷《天文訓》中,
其含義為『天地運行之的道』。東漢許慎則說:堪,天道;輿,地道也。
風水還有叫『地理』的,地理一詞最早出現於《周易》的《繫辭》:
『易於天地准,故能弭綸天地之道。
仰以關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如果不去研究,已經很難從「風水」的字面意思
看到過去那種問卜天意,勘天測地的內涵了。
風水,講到了「氣」,現在有些人把它理解為氣流,其實不然。
這裡的氣理解為「炁」(『無』+『火』)更為準確一點,
這是來源於道家文化,「炁」代表能量。
目前,大眾所了解的「風水」,
是在世間小道上流傳出來的皮毛的東西。
現在能看到的風水著作有兩大類別,一為形法;一為理氣。
形法主要是指巒頭、穴、水、等要訣;理氣類則是在此基礎上
又加入了『九宮八卦』等易學原理。
其實這些不過是歷代風水大師總結自己的一些經驗,
如果沒有得到真傳,只是憑這些經驗的推斷,是很不夠的。
就只知「形」而不知「神」,
在「外形」上繞圈子,甚至鬧出風水派別之爭。
比如,同一個地方,「玄空」派說此地,可以葬;
「理氣」派說不行,
究竟是」玄空」對,還是「理氣」對?
在風水活動中,發現,其實一個地方是否是「真穴」,
那是取決穴位有沒有「神」,
我們把駐守穴位的神叫做「地靈神」,
同時,還取決於風水師是否有德溝通並啟用地靈神。
風水被歸類為道家文化,道家文化認為,人的生命根源在天上,
人生的目地是通過修鍊逐漸接近
並最終同化自己先天的本性(所謂返本歸真)。
修鍊有道的風水師,
在返回先天本性的過程中漸漸接近具有神明的能力,
能看到地穴上的「炁」,
這些「炁」(光)是那個穴位所對應的「地靈神」所帶能量的顯現。
有些功能高的甚至直接就看到了穴位所在那個地靈神的形象。
穴位對應的「地靈神」所起作用越大,穴位就越好。
所以風水能起作用的實質原因是外形背後的「神」的作用。
很多古籍與遠古傳奇中都記載或流傳著,
古時候曾經存在著『人神同處』的時期,
那時神仙經常顯現到人間傳授原始先民各種文化和技藝,
人也可以不需占卜,直接與神明溝通。
相傳還有一些有德行的人是通過神仙的直接指點成為風水師。
民間傳說唐朝風水大師楊筠松
在山中遇到九天玄女,得其所授,才精通風水的。
風水界最早的風水師為青烏子。有記載說是黃帝時期的大臣。
未完待續。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