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有無需解釋的事(學習的竅門)
不是所有文章我們都能讀下來的,
有些文章所以讀不下來,
是因為作者的思維全是用專業術語來寫的,
倘若我們對這些類似磚頭瓦塊的東西玩不轉,
那麼一座原本可能成為偉岸的樓就會變成『爛尾樓』,
即便蓋起來也是一個小趴趴房;
但是話說回來,
對那些一時難以解決的大塊頭,也真不能太較真了,
這時就需要暫時把不懂的概念,
當作無需證明的『公設』或『公理』
先承認它們(或假定您是懂它們的),
讓它們先靠邊,或甩去一邊涼快去吧,
只要知道我們正在搬的
是塊合格的磚而不是砂塊就行。
好比神話中的天蓬元帥被貶下凡,
成為一隻豬,您只要知道有這麼個事就行了,
至於天蓬元帥是經過哪些方式變成豬的,
我們自然無需知道。
對那些布滿術語的東西不了解,
沒關係,就像上樓,
您只要知道自己是在『往上』走就行,
沒必要彎下腰或趴地上
去數這樓梯是由幾階組成的。
有些細節不得不讓它歇菜!
只要基本原理沒錯就行
(細微末節交給專業人士)。
何況宇宙太大了,不少問題,專家也不懂。
還有些問題也沒法弄清楚,
就像當初宇宙為什麼只有波動,
為什麼不是先有粒子
(波粒二象性一類的問題),
有誰說得清呢?
又好像『天人』是怎麼化成凡胎的
(從緲觀層次說),我們能說清嗎?
6、『春分點』對地球說
——回歸年與恆星年有什麼不同?
『恆星年』與『回歸年』的參照物不同,
例如,恆星年是以『某一恆星』作參照物的。
另外,兩者所花費的時間不同,
一回歸年等於365日5時48分46秒;
而一恆星年等於365日6時9分10秒。
兩者相差約 20分鐘。
具體些說,
恆星年是指太陽在恆星背景上運動一周的時間,
也就是從一顆恆星處於某個特定位置,
到下一次再回到原來位置所花的時間。
這是地球法定的『標準公轉周期』。
地球公轉一周是360度,
一周用時是365日6時9分10 。
那麼回歸年是怎麼回事呢?
回歸年是太陽兩次(視運動),
經過春分點的時間,就叫一個回歸年。
當回歸年到來之際,
『春分點』會綻開笑臉
對風塵僕僕的地球說:「歡迎回歸!」
天文學上認為,地軸的進動導致春分點
在黃道上有後退跡象(由東向西後退)。
如是,太陽(實際是地球公轉)
在不到一個『法定恆星年』的時間裡,
就提前趕到春分點了。
如是『回歸年』就比『恆星年』短了約20分鐘。
也可以說,
『恆星年』是太陽的(視運動)
在天球*上返回原來位置所用的時間
(對恆星背景而言)。
註釋:天球是一個想象的旋轉的球。
理論上具有無限大的半徑,與地球同心。
天空中所有的物體都想象成是在天球上。
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