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天文學基本概念(二)
❤ 三垣是北天極的三個星區,
即,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
「三垣」之中「紫薇垣」,象徵皇宮,包括北天極附近的天區;
「太微垣」,象徵朝庭;「天市垣」,象徵天庭的街市。
再具體些說,紫微垣是北天極附近的天區;
太微垣包括室女、獅子等星座的一部分;
天市垣包括蛇夫、巨蛇、天鷹等星座的一部分。
❤ 四象
指青龍星群、白虎星群、朱雀星群和玄武星群,
它們分別代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
四象分佈於赤道和白道近旁,環天一周。
每象各分七段,總稱「28宿」。
四象也稱四神。易傳中,四象可以指四季氣象,
它們分別稱為『少陽、太陽、少陰和太陰』。
中國傳統方位是以南方在上方,
和現代以北方在上方完全不同,所以描述四象方位時,
即說左青龍(東)、右白虎(西)、
前朱雀(南)、后玄武(北),
並與五行學的方位(東木、西金、北水、南火)相呼應。
玄武就是龜蛇合一。龜蛇結合這樣一種圖像,
在史前天文學里可以找到(來源待查)。
在古代,四象充當時間的指示星。
古代時間最重要的是四個點,
即『兩分』(春分、秋分)和『兩至』(夏至、冬至),
而這四個象就曾在歷史上,充當過這四個點的標準星象。
如前述,四象分佈於赤道和白道近旁,環天一周。
每象各分七段,總共為二十八宿。
❤ 二十八宿
28 宿是:
A. 東方蒼龍之象:
角、亢、氐(dī)、、房、心、尾、箕七宿;
B. 南方朱雀之象:
井、鬼、柳、星、張、翼、軫(zhěn)七宿;
C. 西方白虎之象:
奎、婁、胃、昴(mǎo)、畢、觜(zī)、參(shēn)
D. 北方玄武之象:
斗、牛、女、虛、危、室、壁七宿。

關於二十八宿的起源,湖北省隨縣出土的28宿漆箱蓋的發現,
把文獻證據,提到了公元前五世紀。
前500年至前401年的這一段期間被稱為前5世紀。
按史記,在前476年,是春秋時代結束、戰國時代開始的年代。
公元前5世紀,中國正處於春秋戰國之交。
眾所周知,四象的起源很早。通過考古學發現,
至少在新石器時代就發現了古人對四象的氣布。
1987年5月至1988年9月,文物部門在濮陽縣西水坡,
發掘出仰韶文化時期《蚌砌龍虎圖案》。
仰韶文化是黃河中游新石器時代彩陶文化,
其持續時間大約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
(即距今約7000年至5000年);
1978年在湖北發掘的戰國早期『曾侯乙』墓中,
也發現有畫著二十八宿的漆蓋箱;
又有古籍《周禮》說「二十有八星之位」的記載,等等。
早期二十八宿,
是古人用來作為標誌日、月、五星運動位置而採用的。
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