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聖經中記載耶穌受難時的天象:
這時,大約已是第六個時辰了,
大地昏暗,直到第九時辰,太陽失去了光,(狂風大作)連地上的帳幔都從中間裂開了,
耶穌大聲呼喊:
「父啊,我把我的靈魂交託在你的手中了。」
說完這話便斷氣了。《路加福音23:44-46》
在耶穌斷氣前,
日蝕持續了3個小時,從中午到下午3點
(若從漢朝計時的話,
那就是地支『午正』到地支『申初』這一段時間)。
在那時,猶太人殿里的幔子(也)裂為兩半,
象徵著神與人之間的障礙被一次清除了。
漢朝人記錄了這一日蝕,
與聖經上記載的時間是相同的。

(寢兵,息兵不戰的意思)
「癸亥晦,日有食之,避正殿,寢兵,不聽事五日。
光武帝詔曰:
「吾德薄致災,謫(被譴責)見日月,
戰慄恐懼,夫何言哉!
…其(屬下)上書者,不得言『聖』。」
說明:
該月的最後一天『癸亥』日,有日蝕發生。
光武帝(敬畏地不敢)進入正殿(議事),
並且停止一切政事,五天不理國事。
光武帝又聲明:
「這是因為我的品德不好,才導致這樣的災難,
連日月都被遮蔽了。我甚恐懼戰驚,還有什麼話說呢!
…凡上奏的人,也不許提『聖』字。」
(意思是感覺自己不配擁有這個『聖』字的榮耀)

緊隨其後還有: 夏四月壬午,
詔曰:
「陰陽錯謬,日月薄食。
百姓有過,在予一人,大赦天下」。
說明:
夏季四月『壬午』日,
皇帝詔曰:「陰陽錯位,發生日蝕月蝕。
眾人的罪全應該落在我一人身上。
(光武帝)宣告大赦天下。」
以上是記載在《後漢書》中的日蝕和月蝕天象。
這裡的『癸亥』日
是指東漢光武帝第七年三月的最後一天
(東漢公元 25年 至 57年;
註:公元前縮寫BC,公元後AD),
這一巨大天象發生在公元31年,
這是描述星象事件后寫的。
當時東漢的首都在洛陽,
是在『耶路撒冷』東邊,時差是5小時。
假如這一天文現象出現在『耶路撒冷』是從中午到下午3點,
那麼在洛陽,就會是在下午的5點到8點才能見到這一天文現象。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中國文獻上既記載了日蝕又記載了月蝕。
【漢光武帝指劉秀,東漢開國皇帝,
漢光武帝在位33年(公元25年—57年在位),
如此算來,光武帝七年應是公元32,
或者如上文所說是在31年。】
光武帝對日蝕的反應很強烈,
日蝕本來是普通的天文現象,
但此次發生所持續的時間很長。
中國人明白這一定是標誌著
有不同尋常的事正在或將要發生。
光武帝承認自己有罪,
他宣稱他的罪由他自己負責。
這種情況在中國歷史中是不多見的。
光武帝還宣布,
他的大臣在此期間禁止談論『聖』字。
為了贖罪,
他認為所有人的罪全由他一人承擔。
最後,他宣告天下大赦。

在《後漢書》中,一位註釋者說:「癸亥日蝕,天人崩」。
譯文:
日蝕發生在『癸亥』日,說明有天人死了。
來自天上的人死了!一個多麼真確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