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面,我們介紹了戰國時期的
思想理論彙編《呂氏春秋》,
還介紹了《呂氏春秋·孟春》的起始段,
編者發現《孟春》的起始段文辭雖簡,
卻包含了許多為我們不了解的內容
——不了解即無知,
這引起了編者想進一步學習的念頭,
下面編者就針對這些內容做些解釋
(我盡量說得淺顯些並準備分 2 次或 3 次說完)。
下面為了形成完整的印象,
我們將《呂氏春秋·孟春》重新編輯如下:
《呂氏春秋·孟春》篇
《呂氏春秋·孟春》是全書第一篇。
文章記述了孟春正月太陽的位置、
應時動物、對應節氣和氣候徵兆等。
【原文】(節選)
孟春之月,
日在營『室』,
昏『參』中,旦『尾』中(1)。
其日甲乙,
其帝太皞(hào)(2),
其神『句(gōu)芒』(3)。
其蟲鱗(4),
其音角(jué)(5),律中太蔟(cù)(6),
其數八,其味酸,
其臭(xiù)膻(7),
其祀戶(8),祭先脾(9)。
【註釋】1、孟春,即春季第一月。
營室,即『室宿』,北方玄武七宿的第六宿,
古時『衛』之分野
(衛國是周朝的一個諸侯國,
轄地大致為現在的河南省黃河北部、
河北省一部分、山東省聊城市西部一,)。
北方玄武七宿包括『斗、牛(牽牛)』等七宿。
孟春時,太陽運行到『室宿』位置。
『參宿』,西方白虎七宿的第七宿,
古時『晉』之分野。
白虎七宿包括『奎、婁』等星宿。
『尾宿』,東方青龍七宿的第六宿,
古時『燕』之分野。
東方青龍七宿包括『角宿』等。
2、甲乙,即木日。按照『天干』來論,
春季第一月是屬於『甲干』和『乙干』的。
太皞(hào),即伏羲氏,
古時用『五帝』配『四時五方』,
古人認為伏羲氏以『木德』王(動詞)天下,
稱為『木德之帝』,為司春之神。
(又,五方五德:
東方「仁愛」;西方「義氣」;中央「信心」、
南方「禮節」;北方「智慧」,
若化於人類,則為五常——「仁義禮智信」.)

3、句(gōu)芒,『少昊』之子。句芒gōu máng
傳說人物。鳥身人面,乘兩龍。死後為木官之神。
【句(gōu)芒是輔佐之神。
『少暤』也可以寫作『少昊』,『少暤』是黃帝之子。】

少昊,為黃帝之子,
生於今山東省曲阜北,建都於曲阜。
少昊死後,成為白帝。

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