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骨文有話要說》
公元前 14 世紀,中國殷朝甲骨文中有日食和月食
(含『月偏食』)的卜辭。 『月偏食』又叫『日珥』。
現在先說『日食』,從商代至清初,
我國共記錄日食有1000多次,
最早的記錄是商代的甲骨卜辭。
注1:月偏食是月食的一種,月食可分為月偏食、
月全食及半影月食三種。
當月球只有部分進入地球的本影時,
就會出現月偏食。月偏食發生時,
月亮將呈現一半白色,一半古銅色「模樣」。
注2:珥ěr 本意是
用珠子或玉石做的耳環。
后引申為『日、月兩旁的光暈』。
注3:15日食發生在朔(即農曆初一),
月食出現在望,(即農曆十五)兩者相差15天。
月球繞地球一周是29天12小時44分3秒,
農曆初一時(朔),月球位於太陽與地球之間,
到了農曆十五(望)時,月球才跑到地球後面。
注4:商朝又稱殷商(前1571年—前1046年)
是中國第一個有文字記載的朝代。
注5: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
或1644年6月5日至民國1912年2月12日,
記錄日食1000多次。
卜辭 1
貞,日有食。
『甲寅』卜又食,告。
『癸酉』貞,日夕有食,維若。
(『維若』的意思:保持如此)
『癸酉』貞,日夕有食,匪若。
(『匪若』:不是如此)
註釋1:『貞』字出自『元亨利貞』,
其語可見《易經》『乾』等卦辭,
如「乾,元亨利貞」。
在《易經》中,
這四個字的組合出現了許多次。
自《易傳》起,古人解釋這四個字,
大都是一字一逗,
認為這四個字代表了乾卦的四種性質,
往往引申為四德等等。如
「元」是開始的意思;
「亨」是暢通的意思。
「利」是美利的意思,
「貞」是正中的意思。
在人事上,
「元亨利貞」分別代表仁、禮、義、正。
但近代通過對甲骨文
和其它出土文獻的研究,
學術界基本認定此四字中
「貞」字也都是『占卜』的意思,
因此,此四字被重新點逗為「元亨,利貞」,
意思是「大吉,吉占」。(《元亨利貞 百度百科》)

註釋2:「甲寅」是一個記時符號。
日期可以以60為一周期。甲寅為干支第51個。
此處是甲寅日的意思
(圖示上標有一虎表示『寅虎』地支)。
『癸酉』為干支順序第10個
(圖示上標有一公雞表示『酉雞』地支)。
註釋3:『告』字甲骨文可以參考《象形字典》
『告』的字形演變

「告」是「祰」的本字,祰 gào 告祭祖先;
祈禱。 「告」上面表示用『牛』來獻祭;
下面的「口」,表示說話(禱告)。
『告』的甲骨文 =『牛』的甲骨文+『口』的甲骨文
=
(牛,獻祭品) + 
(口,祝禱,表示獻牛禱告)
『告』造字本義:用牛羊祭祀,祝禱求福。
註釋4《象形字典》「若」是「喏」和「諾」的本字。
若,甲骨文 是象形字,像高舉兩臂,理順長發的女子,
表示像女子般的順從。此處當『順從(如此這樣)』。
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