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古內容實在多,請允許就此打住吧,
要不然沒完沒了地說下去或許會很煩的,
需要說明的是,前面介紹的雖然是考古內容,
但還是圍繞著與星象相關的內容展開的。
還需說明的是,
考古內容與古代星象學是纏在一起的,
雖然我有意甩開這些話題,
但是在以後的敘述中,還是甩不開它們!
例如,殷商時期的甲骨文的發現
以及70年代西漢古墓的發現等等,
都是離不開考古內容的。
下面回過頭來繼續說古天文(星象學問)。
正如所知,天文學是一門古老的學問。
從最初人類對於星象的認識開始,
天文學就已經萌芽了!
人們為了制定時令(或曆法等)
對身內或身外的規律進行了觀測或探究。
天文學定義:
天文學是一門古老而常新的學問,
研究對象是宇宙規律等。
它是以觀察及解釋天體等狀況為主的學問。
它主要研究天體的運動、性質及起源和演化等等。
天文學的方法之一是進行觀測
(在遠古則通過人天感應的方法,那時並沒有天文儀器),
通過人體內外的觀測(或計算等)來收集天體信息。
我國是天文觀測記錄最早、
持續時間最長、記錄內容最多的國家。
要了解這些內容,
可以從考古文物(包括甲骨文、出土文物等等)來研究,
或者從古代文獻資料等方面來研究。
【甲骨文概況】
大約3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對日食、月食做了記錄。
在河南安陽發掘出來的殷代都城文物——
殷墟甲骨文記載著公元前1000多年前發生的日食和月食,
這一記錄比兩河流域巴比倫王國的日食
和月食記錄要早得多。
在我國春秋時期的242年裡,
至少記錄了37次日食,
經近代天文學家計算,
其中33次被證明是可靠的,
這些資料成為古代最完整的天象記錄。
甲骨文創造時期是原始社會
【原始社會(約前170萬年—前21世紀)
是人類歷史發展的第一階段。
人類出現,原始社會也就產生了】
甲骨文,最早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殷墟。
甲骨文,又稱「甲骨卜辭」。
甲骨文記錄了商朝(前14~前11世紀)
在龜甲或獸骨上所刻的占卜文字。
但是,甲骨文並非商代專有。
❤甲骨文並非商代專有
甲骨文並非商代專有,
早在商朝之前就已經存在了。
據考古研究,
殷商甲骨文極有可能源自近8000年前,
河南『裴李崗』文化(賈湖遺址)的刻寫符號等。

新石器時代裴李崗文化賈湖遺址刻符龜甲
【說明一】
當我們說『裴李崗遺址』時,
專指以河南省新鄭縣
裴李崗村為中心的新石器時代的遺址;
當我們說『裴李崗文化』時,
是該文化的分佈範圍:
以新鄭為中心,東至河南東部,西至河南西部,
南至大別山,北至太行山等地。
重要遺址可以包括河南省舞陽縣賈湖遺址等。
賈湖遺址(屬於裴李崗文化)
世界上最早的文字雛形之一——契刻符號。
賈湖契刻符號
指的是在河南舞陽縣賈湖遺址中
出土的龜甲等器物上的契刻符號,
這些符號至少有17個,
如,近似甲骨文的「目」字等。
經『碳14檢測』數據,年代距今約為7762年 。
這是目前我國已發現的最早文字元號。
這17個刻符,分別刻在甲、骨、石或陶器上,
其中
龜甲刻符9例,骨器刻符5例,陶器刻符3例,
專家研究,刻符結構為
「橫」「點」「豎」「撇」「捺」等筆畫,
與漢字結構一致。
有些刻符形狀與4000年後的
商代甲骨文有相似之處,如形似眼目的「目」等。
【說明二】
『裴李崗文化』是中國黃河中游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
在仰韶文化之前,
由於最早在河南『新鄭縣級市裴李崗村』發掘,因而得名。
綜合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放射性實驗室』碳14測定,
『裴李崗文化』的年代在距今約7762年前。
現有的甲骨文的數量至少有5000個字,
已經確認的有1500個字 。
創造者,據傳是倉頡(jié 相傳為黃帝史官)。
【註釋】
1、倉頡 (黃帝時期造字史官)
2、黃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
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
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
感恩您的慈悲和寬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