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422 距今 6000多年前的『四象』氣布

作者:和顏清心  於 2017-12-4 11:0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思想的形成|通用分類:信仰見證

關鍵詞:濮陽西水坡

早在新石器時代,

中原地區已經形成了四象觀念,

四象是『古代天文學坐標體系』的雛形。

1988年在『河南濮陽西水坡』的

一座距今6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墓葬,

有驚人發現!此墓葬中墓主(遺骸

頭朝南、腳朝北,在其身體東側有,

用蚌殼擺成的『龍形圖案』;

西側是用蚌殼擺成的『虎形圖案』,

這是典型的

「左青龍、右白虎」的氣布反應。

墓主(遺骸)腳邊正北方,

有用兩根『脛骨』和『蚌殼』

成的北斗七星的勺形圖案。

古代把黃道、赤道附近天區

分為二十八宿,二十八宿

按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分為四組,

每組七宿,

人們根據各方星宿的形象發揮想象,

分別以動物名稱命名四方星座

四方星象:

蒼龍;西白虎;

朱雀;北玄武。

濮陽西水坡墓葬中

墓主東為龍、西為虎的布局,

正是四象觀念的反應

中國的四象、二十八宿星官體系

到漢代最終完善,

之後的天文觀測中,

一直使用這一星官體系。

以上多為上古時期

有關星象學的考古資料說明。 

【複習鞏固】

上古時期,指文字成熟以前的歷史年代。

中國上古時代一般指夏以前的時代,

上古時代沒有成熟的文字記載,

那個時候發生的事件

或人物一般無法直接考證。

這些事件和人物也往往帶有神話色彩。 

夏朝建立之前,

統稱為「上古時期」,

或稱為 「三皇五帝時代」。

夏朝(約前2070年—約前1600年)

是中國傳統史書中記載的

第一個中原世襲制朝代。

古籍中關於上古天文學、占星學的記載,

如《周語·楚語下》

談到黃帝之子少暤hào時,寫到:

「民神雜糅」

(彙編者:人是從『光音天』下來的,

此時地上呈『人神混居』的神奇局面哦),

就是說,

在黃帝之子少暤hào時代,

人人都可以有祭天能力,

許多人是處於『半神半人』狀態。

到了顓頊(音『專虛』)時代,

這種情況有了變化,

顓頊令『南正』重(氏)司天,

分出神位次序,

又命『火正』黎(氏)司地,掌管民間。

顓頊 Zhuān Xū,音『專虛』,

傳說中上古帝王。黃帝之孫。

『南正』上古官名。

如前述,《堯典》記載,

帝堯委任羲氏父子掌管天文,

司察日月星辰。

當時人已能根據天象確立四季,

說明古人對星宿(心宿、虛宿等)

與季節的關係已有了解。






   謝謝閱讀。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3:3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