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但凡有炁有字,
亦有音(內音)相伴
從上述可知,三十二天,
各天皆瀰漫著(各自的)天書之炁。
但凡——有炁、有字,
必定如影隨形地亦有音(內音)。
這就是廣為流傳的炁內
含元精、元光和母音(三位一體)。
既然天書雲篆是有形(即有元光)
有音和有法(道法)的,
我們自然可以
將天書視為長天的無聲語言。
許慎《說文》:
「直言曰言,論難曰語」,
但此處所說的「言」或「語」,
並非許慎所說的(俗人的)言和語。
天書是由元妙之炁運化而成。
但對我等來說,
天書卻是一片寂靜、萬籟無聲的。
「無,名天地之始;
有,名萬物之母。……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
古聖觀其妙,可知,
諸天內音,東南西北四方,
每方各有八天,每天各有八字,
則三十二天合 256字。
(另外)又有 63字,
『五方元精』名號。
「余122字,闕無音解
( 闕quē 古代用作「缺」)。」4
(4)見《道藏》第24冊第736、737頁
【註釋】
把以上「八會本文」(天書)字數,
寫成一個式子,如下:
八會本文(天書)
1109字 = 五篇真文668字+三十二天合256字+
五方元精名號63字+再加上『無音解』的122字
這金光閃閃的 1109字,
如今仍存《道藏》中,
只是它們形態幽隱,少有人識。
或許就像經書所說的,
「有道即見;無道即隱」吧。(待續)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