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尋文字語言之源》
『遂古之初誰傳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昒瞢暗誰能極之?
馮翼惟象何以識之?』
—屈原《天問》
【註釋】
① 遂古:遠古。遂suì:通「邃」,廣遠。
② 昒hū,天將明而未明時。瞢méng,目不明。
③ 馮翼:渾沌貌。《淮南子‧天文訓》
「天墬未形,馮馮翼翼」大炁瀰漫的樣子。
一、所謂「本文」是語言及萬法之源
「本文者,即『三元八會』之書*、
長行*原起之說,其例是也。
《真跡》*紫微夫人云:
『三元八會』之書,太極高真所用。
本者,始也,根也,
是經教之始,文字之根,
又為得理之原,萬法之本。」 (1)
——《洞玄靈寶玄門大義》
【註釋】
(1)語出《洞玄靈寶玄門大義》(即《玄門大論》)。
撰人不詳,約出於隋唐之際。
據《道藏缺經目錄》著錄,原本20卷。
現僅殘存1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太平部。
參見《雲笈七籤》卷六。
(2)「書」指文字,此處指『雲篆』天書之炁。
(3)「長行」是一種文體,是說理散文;
另有一種文體叫『重頌』,是歸納長行的詩;
第三種文體叫『偈ji』。『偈』是贊詩。
(4)據查,以上引文的意思,
在古籍《真誥》中,也有出處。
「真誥」之詞,意為「真人口授之言」。
「誥」 gào是上對下的一種誡勉。
《真誥》一書是東晉(317-420年)
楊羲等人的"通靈"記錄。
後由南梁(502-557年)陶弘景
在茅山隱居時重又編輯。
為上清派著作 共七卷。
(5)紫微夫人,古代真人。
所謂『三元八會』之書(太極高真所用):
「三元」,指日、月、星;
「三元」加「五行」(木火土金水)
是為「八會」。
這是表明遠在倉頡造字之前,
由『三元五行之炁』
凝空而成的「三元八會」之雲篆,
就已經在大自然中生成了。
(cāng jié 黃帝時期的史官,漢字的創造者)
(6)大約距今40至50萬年時,
人類語言開始出現。
人類語言的標誌是對各類事物的命名,
這使得當時的人類具有了真正的表達和交流能力。
——《史前時代》
(待續)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