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291 聖聖相傳,不離返照 推背四

作者:和顏清心  於 2017-7-5 15:5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思想的形成|通用分類:信仰見證

關鍵詞:金花的秘密



《聖聖相傳 不離返照》

人自呱呱落地以來,皆逐境順生,

至老也未曾逆視(返觀內視)。

故而先天之氣逐漸衰亡,

到了陽氣衰滅之時,死亡便來到了

(即人就到了九幽*之地了)

*九幽是極深暗之處,指地下。)

故《楞嚴經》云:

純想即飛,純情即墮

學人純想少情多,沉淪下道。

唯『持誦、內觀、息靜』,

方能成就圓滿人生。

古經云:機在目

《黃帝素問》云:

人身精華,皆上注於空竅是也。

得此一竅,長生者在茲,

超升者亦在茲矣。

此是貫徹儒釋道三學的養生功夫。

天光不在身中,亦不在身外……。 

山河大地,日月照臨,

無非此光,故不獨在身中。

聰明智慧,一切運轉,

亦無非此光,所以亦在身外。

天地之光華,布滿大千,

一身之光華,亦自漫天蓋地,

所以一回光,

天地山河一切皆回矣。

人之精華,上注於目,

此人身之大關鍵也。

子輩思之:

若一日不靜坐,

此光隨著人的七情六慾流轉,

何時能有終結

假若能靜養一刻,

則萬劫千生,從此了徹!

萬法歸於靜,妙哉,妙哉。

然功夫下手,

一定要由淺入深,由粗入細,

總以不間斷為妙。

功夫始終如一,其間冷暖自知,

總要歸於天空海闊,

萬法如如,方為得手。

聖聖相傳,不離返照。

孔云:致知釋曰:觀心

老云:內觀,皆此法也。

「但返照二字,人人能言,

不能得手,未識二字之義耳。

返者,就是覺知自心,

使其返回到自己的身體

和精神還未形成的那種狀態;

也就是在自己的六尺之軀中,

反觀天地未生之時的狀態

今人只是靜坐一、二個小時,

在靜坐中反思自己的行為,

便說做到了返照,

這樣做怎能達到成功的目的呢? 


確的方法是:

以兩目諦觀(認真地內視)體內,

正身安坐,繫心於緣中

道言中黃

(中宮黃庭-指身內無形的中虛空竅),

不必言頭中

只於兩眉間,齊平處,繫念便是了。

『光』是活潑潑的東西,

繫念兩眉中間,『光』自然透入,

也不必太著意於中宮

此數語已括盡要旨了。

緣中二字極妙:

無所不在,遍大千皆在里許。

(聊指造化之機,緣此入門耳。)

「緣」者,即「緣」著這一點,

來進行內觀的整個過程,

並不是叫你枯坐在那裡。

此二字之義,活甚,妙甚。

以後在靜坐中,凡念起時,

當不要執著此念,

畢竟覓心了不可得

此是正觀

反此者,皆為邪觀

如是,在「覓心了不可得中,

一直綿綿返觀內照,此為回光

回者,就是止,就是定;

光者,就是觀,就是慧。

定而不慧,稱為『有定無慧』;

慧而不定,稱為『有慧無定』。學習者,謹記。   


  《推背四 天地否》






(待續) 



 感恩您無量的慈悲,謝謝!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11:5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