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請點擊全屏播放,約4分鐘,謝謝。
《晨叩鐘偈》
妙湛總持不動尊
首楞嚴王世希有
銷我億劫顛倒想
不歷『僧祇』獲法身(1)
願今得果成寶王
還度如是恆沙眾
將此深心奉塵剎
是則名為報佛恩
伏請世尊為證明
五濁惡世誓先入
如一眾生未成佛
終不於此取『泥洹』(2)
大雄大力大慈悲
希更審除微細惑
令我早證無上覺
於十方界坐道場
『舜若多』性可銷亡(3)
『爍迦羅』心無動轉(4)
南無清凈法身『毘盧遮那佛』
南無圓滿報身『盧舍那佛』
南無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
南無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南無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南無清涼山金色界大智文殊師利菩薩
南無峨嵋山銀色界大行普賢願王菩薩
南無普陀山琉璃界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九華山幽冥界大願地藏王菩薩
【註釋】
1、阿僧祇(ē sēng qí),梵語的音譯,或譯為『無數』。
2、泥洹 (ní huán)即『涅盤』。
3、舜若多,梵語,譯作『空性』。
4、爍迦羅,梵文音譯,意譯為『輪』、精進。
下面讓我們繼續學習《安期生在廣州白雲山》
(二)廣州白雲山之雲岩
「雲岩」,又稱「安期岩」「鄭仙岩」
或「鄭仙祠」「鄭仙廟」。
雲岩寺為明朝崇禎年間由一個叫蘇秩的信士
(蘇秩,字稚恭)籌資興建,
清康熙五年重建,嘉慶十五年再次維修。


公元前214年,秦統一嶺南后,
在白雲山下建了一座番禺城(今廣州城)。
當時鄭安期,從東海之濱來到白雲山,
農曆七月二十五日,
他為普救當地患者,
到白雲山溪澗採擷九節菖蒲【一種珍貴的草藥】。
據說在採摘時,因繩索斷開,失手墜岩。
這時山崖忽然升起一朵白雲,化為仙鶴,
載著鄭安期,冉冉升天而去。
後人為紀念安期生,
在山上建「雲岩寺」、「安期飛仙台」。
在 「安期飛仙台」附近
有一塊凌空突兀的大石被稱為「鶴舒台」。
該寺在抗戰時為敵軍所毀,
但現在在遺址處設有茶室。
茶室內有安期畫像及蘇東坡詩刻。
雲岩寺門前右側有「紅塵不到」四個字。
從整體上說雲岩寺是位於山頂東側的崖畔,
上為峭壁,下為懸崖,此處為鄭安期乘鶴升仙處。
(待續)
感恩您的無量慈悲和寬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