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264 「不用山僧導我前,自尋雲外出山泉」

作者:和顏清心  於 2017-6-1 20:3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思想的形成|通用分類:信仰見證

關鍵詞:安期生

【廣州白雲山安期聖跡分述】 


下面我們就5個景點,

分別敘述: 

1、蒲谷;2、雲岩(鄭仙岩);

3、天南第一峰;4、九龍泉;

5、廣州碑林。 

 

(一)蒲谷 

蒲谷是『蒲澗』或『蒲泉』所在地。

 

蒲澗是白雲山南流的一條山澗,因澗中多生菖蒲草*,故名。

《廣州記》(《廣州記》作者顧微,晉代人)說此澗的菖蒲,一寸九節;

《南越志》(南朝記載嶺南的名著,宋沈懷遠撰。《南越志》5世紀成書)

此菖蒲安期所餌(食),可以忘老

安期因服食菖蒲飛升后,這一帶建有蒲澗寺、鄭仙祠等。

後人稱安期生飛升處為飛升台,並在其建菖蒲觀。菖蒲觀曾被改作佛寺 

蒲澗寺因菖蒲澗得名。

澗中產有菖蒲。 

【蒲pú,即「菖蒲」  chāng-pú,稀有藥材;

又有說是中藥白菖的別名。澗jià指山間的流水。】

九節菖蒲是稀世之葯。常人吃了可以延年益壽,病人吃了能袪病。

葯書上說:廣東省惠州羅浮山東澗和白雲山蒲澗中有之,

九節菖蒲長在懸崖絕壁不沾沙土,開紫花。



蒲澗寺版畫。寺院山牆上的三個大字

蒲澗寺依稀可見。toutiao.com


蒲澗寺

「蒲澗寺曾是舊有「羊城八景」之一蒲澗濂泉景點


蒲澗濂泉景點清末民間版畫

(「岩」的異體字有巖 喦  嵓 等) 

 

關於蒲澗,宋方信孺《南海百詠》有

「在郡東北二十里亂石山間,澗舊有蒲,一寸九節,安期生服之飛升處 


詩云: 

「拔宅誰能辨有無,

澗邊空記舊丹爐

世間自是多凡骨,

何處猶尋九節蒲 

前人亦有詩讚曰:

行到山深處,

簾泉一畫圖。

岩空懸百尺,

澗響落千珠。

春雨流逾急,

秋雲滴不枯

(yú 超過,更加) 

北宋紹聖元年(1094),蘇東坡被貶惠州,

路經廣州時曾游蒲澗寺,並寫下《廣州蒲澗寺》一詩

 

「不用山僧導我前,

自尋雲外出山泉。

千章古木臨無地,

百尺飛濤瀉漏天*。」

 

*此句描寫蒲澗中的高崖滴水,被山風吹散,

化成片片晶瑩的雨點,雨天則水勢更盛,雨滴成簾,蔚為壯觀。)

 

「昔日菖蒲方士宅,

後來薝蔔祖師禪。

而今只有花含笑,

笑道秦皇欲學仙。」  

蘇東坡的詩,

曾被刻石立於蒲澗寺旁。

 

濂泉寺:

關於「濂泉」:蒲澗的上游為九龍泉,

泉水自九龍泉流下,至滴水岩,

高岩滴水,落差三、四十米,遇雨臨風,

飛泉下瀉,濺珠噴雪,有如水簾,故名濂泉



 

hk.plm.org.cn 廣州濂泉 

蒲澗水從白雲山上直瀉山腳,澗水下流成瀑布,

瀑側為濂泉寺,寺建於濂泉水之西,為明崇禎五年蘇秩秋籌建,

寺左有瑞芝堂(傳為東晉葛洪煉丹處;鮑姑井亦在此)。

【葛洪(公元284364)為東晉學者。字稚川,自號抱朴子

鮑姑,葛洪之妻。(約公元309363年)是中國古代女名醫。精通灸法。】

右有張良祠。此寺因屢經戰火,

已被摧毀,僅存舊土,殘跡依稀

濂泉寺和蒲澗寺現已不存。

現在此處雖有蒲谷景點,但卻再難覓菖蒲仙草了


(待續) 

 

感恩您的無量慈悲和寬容,謝謝。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16:3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