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請點擊播放,約4分鐘,謝謝。
【視頻轉載】
舞蹈《阿媽佛心上的一朵蓮》
演唱:央金(尕瑪措) 作詞:葛 娜仁托雅
作曲:邵春良
我是阿媽佛心上的一朵蓮,
在千萬遍的祈禱聲中花落人間,
佛前求得的名字,定會吉祥無邊,
高貴的生命寄託阿媽全部的期盼。
我是阿媽佛心上的一朵蓮,
在愛的祈願中吐出花瓣;
我是阿爸佛心上的一個願,
在愛的護佑中,綻放嬌艷。
我是阿爸佛心上的一個願,
在千萬次的匍匐之中讓愛綿延,
佛前求得的未來,定能光耀燦爛,
聖潔的精靈寄託阿爸所有的夢幻。
我是阿媽佛心上的一朵蓮,
在愛的感恩中懂得奉獻;
我是阿爸佛心上的一個願,
在愛的升華中浴火涅槃。


下面繼續學習安期生在廣州白雲山
一、白雲山巡禮概述(1)
白雲山
自北向南主要分為
(1)「山北」;(2)「山頂」;(3)「麓湖」三個風景區。
在我的文章中,
所關注的是「蒲谷」、「山頂風景區」
以及「廣州碑林」、「九龍泉」 和「滴水岩」等處。
其中
「山頂風景區」有能仁寺、天南第一峰、鄭仙岩牌坊、
安期懸壺濟世雕塑、安期傳說浮雕牆、
雲岩(寺)、鄭仙祠、賞月台和極目南天亭等處。

讓我們先從南門進入「蒲谷景點」
(這個內容詳見本文第二部分「安期聖跡分述」),
然後途經「能仁寺 」
(「能仁寺」里有甘露泉、玉虹池等),
最終到達『山頂廣場』。
當我們到達『山頂廣場』后,再往前走,
在道邊看見有一座「天南第一峰」的石刻牆:

在山頂景區還有
「天南第一峰牌坊」、
「鄭仙岩」、
「鄭仙岩牌坊」和 「紅塵不到石繪」等。

鄭仙岩牌坊上刻有「鄭仙岩」三個金字
從「鄭仙岩牌坊」走下台階,
就會看到有關「鄭仙岩景點的說明牌」,
「牌」上面的文字參見下面:
【鄭仙岩景點簡介】
「秦末年間,
方士鄭安期雲遊至南粵白雲山並隱居此地,
某年,瘟疫肆虐,為拯救民眾,
安期畢其精湛醫術,尋葯賜醫,
親自上山採集仙草九節菖蒲,卻不慎失足墜崖,
忽聞鶴鳴聲至,崖間有白鶴載著安期騰空而起,
繞飛白雲山一周后,向東方緲緲而去。
後人為紀念他,
在其升仙之地(即今雲岩處),
修建「鄭仙祠」,
並將農曆七月二十四日
安期駕鶴升仙之日定為「鄭仙誕」,
每年誕日,萬千民眾自發登山拜祭鄭仙,
采菖蒲,沐靈泉,祈安康,盛況非凡。
這個盛大民俗活動得以沿襲下來,
並成為廣州傳統民俗節日—「鄭仙誕」。
二0一四年初夏,
為了弘揚千年民俗「鄭仙誕」傳統文化,
對現有雲岩景點進行了修葺,還原古迹勝景,
增添了鄭仙「懸壺濟世」雕塑
及「安期傳說」浮雕牆,
立「鄭仙岩」牌坊,供遊人追古撫今,
傳承和發展白雲山傳統節慶文化。」
「鄭仙祠」是後世人為了紀念鄭安期,
就在雲岩處(跳崖處),
修建了這座供奉鄭仙的祠廟。
在這裡台階的道邊,
有 「連環畫石刻」(6幅)
描述鄭仙的傳說.
其中前3幅如下圖:

石刻題為
「雲山尋葯」;「賜醫施藥」;「覓得仙草」;
「拒葯秦帝」;「得道升仙」和「 萬眾敬仰 」。

「懸壺濟世」雕塑
「懸壺濟世群雕塑」
說明牌上的文字:
(懸壺濟世是古代頌譽醫者救人於病痛。
以醫技普濟眾生,世人稱之為懸壺濟世。)
「秦末年間,方士鄭安期雲遊至南粵白雲山並隱居此地,
深知南粵天氣炎熱,多雨潮濕,必會引發瘟瘴之疫,
某年,瘴氣突聚,瘟疫肆虐,哀鴻遍野,民眾陷於苦難之中,
安期見狀,畢其精湛醫術尋葯賜醫,最終遏止了瘟疫蔓延,
拯救了無數民眾,深得萬眾敬仰。」

下了台階,迎面是「天南第一峰牌坊」,
牌坊背面上刻有「雲崖古迹」四個大字。

天南第一峰,位於山頂公園中部東側(花崗石牌坊),
坊額刻有「天南第一峰」字樣。
牌坊所在山地海拔高度約200米。
坊柱上有聯云:
「雲開世外三千界,岩倚天南第一峰」,
是以「雲岩」景點所作的對聯。(待續)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