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236 「實踐佛學道法」第一人

作者:和顏清心  於 2017-5-5 10:0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思想的形成|通用分類:信仰見證

關鍵詞:密勒日巴尊者


敬請點擊前面的鏈接播放。

(只看『前面的14分鐘』即可),謝謝!

開始時,音量不要放得太大。

《密勒日巴尊者專輯》 

   前言 

「實踐佛學道法」第一人

藏密白教祖師密勒日巴尊者 

密勒日巴(1040- ?

是西藏一位苦行僧,

他的生平事迹就像一首催人淚下的史詩。

密勒日巴尊者

給我們留下的至精至要遺產

以身作則實踐佛道之法。

「實踐道法」、「實踐佛法」

是對那些只講玄學的「哲理」

或只講「煩瑣之法」的人而言的。

(但是對許多人而言,

『玄談』是『理入』。

『理入』『行入』

 才是完美的修行啊。) 

【主要內容】 

以《密勒日巴大師》影視作品為引線,

介紹密勒日巴尊者的生命歷程。

親愛的朋友,

咱們這些活在21世紀的人,

如果真的不知道

在我們這片土地上,

曾出現過

一位獨步古今的大成就者,

豈不太可惜(太不時尚)了嗎!

您說是嗎?

這就好像我們

若不知太陽的光輝,

只是看著

抓在手裡的螢火蟲

而沾沾自喜,

豈非憾事?

好,

現在就讓咱們一起來

學習一下這位尊者的感人事迹吧。

【視頻轉載】 

《密勒日巴尊者-修行洞》 

(僅觀賞『前14分鐘』即可)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MwNDQ3MzU2.html[教育]密勒日巴尊者-修行洞 

【前面14分鐘的部分字幕】 

密勒日巴大師

於藏曆鐵龍年(1040年)

七月二十五日,

出生在西藏西部毗鄰

尼泊爾邊境的后藏貢塘。

7歲時,父親過世,

留下的家產,

全部落入貪婪的親戚手中,

受盡了饑寒艱困,

為了報仇雪恥,便遵母命,

前往修習具有摧毀力的惡咒,

給家鄉的莊稼農作物

帶來極為嚴重的破壞,

使得許多人(30多人)喪命,

他自知罪業深重,

為了得到解脫,

而前往尋求正法,

大師 38 歲時

成為馬爾巴祖師的弟子.

為了凈除罪障

及為了體會佛法的難遭難遇,

他經受了 6 年

種種難以忍受的苦行與折磨。

艱苦的考驗過去了,

惡業消除了,

終於感動了馬爾巴祖師,

給他傳授了

全部密法灌頂、傳承和口訣,

之後,

密勒日巴大師僅穿布衣,

在深山岩洞,

與世隔絕的地方,

刻苦修習長達 9 年,

不僅證得了噶舉傳承

最高法門『大手印』的成就,

了悟了佛法真諦,

且救度了仇敵及廣大眾生。

幾年過去了,

身著布衣的瑜伽行者,

完全變成了一位大成就者,

人們漸漸聽到他的消息。

為了傾聽他的道歌,

人們四處尋找他,

大師通過道歌傳授教法,

但仍然過著簡樸的生活,

真正體現了佛教初始時期

重視實踐的精神,

使逐漸理論化、形式化的佛教,

恢復了原有的生命力和活力。

雖然他所修持的法要,

對一般人而言,

是深奧難解的『天上密法』,

但他的作風

處處顯示了原始佛教的

樸實、艱苦的實踐精神

他不是一般的苦行僧

而是一位通過『苦莊嚴』

而求法、得法、傳法的

『大手印』宗師。

大師以自己的生平

來說明大、小、密三乘的圓融無礙。

他終生未建道場,未集僧眾,

是一個真正灑脫自在的遊方行者。

密勒日巴示寂時,

天人應供,各分舍利,

是自釋迦摩尼佛后,

僅此一次的人與天相會,

其修持上的造詣,

可謂獨步古今。

總之,

大自在尊者,

是藏傳佛教噶舉傳承創始人

馬爾巴祖師的嫡傳弟子,

是藏傳佛教實踐佛法的代表人物,

是即生成佛的偉大自在瑜伽大師,

是艱苦修行、實踐佛法的楷模。

密勒日巴大師說道,

曾有賢者預言,

如果誰聽到他的名字而產生信仰,

則連續 7 世不染惡趣,

可回憶起 7 輩之間的宿命。

因此,凡作為累生累世

希望幸福安康的眾生,

都應欣賞和聽聞其生平傳記。 

【註釋】 

1、大手印:

藏密所言大手印,

指由上師心傳口授之法,

略相當

漢傳佛教的實相印、佛祖心印。

2、噶舉,藏語 bka'brgyud pa的音譯。

噶舉,意為『口傳』。

由於此派著重密法修習,

而這些密法

又全靠師長的口授,

故稱為『噶舉派』。

又因為本派的始祖瑪爾巴、

密勒日巴等

在修法時都穿白布裙,

所以也稱為『白教』。

十一世紀時,

由瑪爾巴創立,

傳與密勒日巴等。

噶舉派

是西藏現存的佛教支派之一。


(未完待續)







感恩您如菩薩般的寬容慈悲,謝謝。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3 15:4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