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233 男人抱負有誰知

作者:和顏清心  於 2017-5-2 09:1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思想的形成|通用分類:信仰見證

關鍵詞:安期生



敬請點擊播放,謝謝。

【安期生在山東省萊蕪市『高三間』】 

高三間源於蓮花山脈,

地處萊城以南約十里的

蓮花山腳下的勸禮村

蓮花山中名為『蒼龍峽』的兩壁,有天然溶洞五處,

其中以峽西懸崖之下的高三間最為有名。

上世紀70年代之前,若沿低矮的壁縫鑽入洞穴,

但看洞里細沙鬆軟,巷道縱橫交叉,

嘗有鄰村庶子在此爬來爬去玩開火遊戲。

沿巷道再往裡面爬去,

過一小溪,爬上一個小坡,又見一洞。

洞內漆黑伸手不見五指,

串串蝙蝠倒掛潮濕壁上

地上放置許多磚、苫之類,

或許是周邊百姓為躲避戰亂時放置的。

暗洞洞頂又有一水桶般粗的洞口,

只有二人搭肩時才能攀登上去,到達第二洞

這二洞之上,又有一洞,

三洞疊加,故名高三間


「高三間」入口 

相傳高三間嘗有高人出入。

隱居在蓮花山一帶的安期生

和河南雪蓑子都曾在洞中隱居,

故稱為「神仙洞」或「雪蓑洞」


懸崖下的「雪蓑洞」

 

【『丹爐』(蒼龍峽岩石題記)】


傳說該處是當年安期生的丹爐」。

(蒼龍峽位於萊蕪城南十里,峽長二里許)

蒼龍峽有巨石,上刻『丹爐』兩字,

此石於『蒼龍峽』西北石崗山岩間,

據傳是明代人為了紀念古人安期生而題刻的,

傳說該處是安子當年收藏外丹之所。

如前述,《史記·樂毅列傳》記載:

樂(毅)臣公學黃帝、老子,

其本師號曰河上丈人,不知其所出。

河上丈人教安期生,安期生教毛翕xī公。

安期生曾在蓮花山一帶修行,

鳳凰山的仙人洞也是其隱居處所之一。

得道后安子赴東海買葯,

被尋仙的秦始皇拜訪。

文載,

安期生是秦漢期間燕齊方士的代表人物,

是黃老哲學與仙道文化的傳人。

道教視安期生為重視個人修行之人。

『上清派』盛稱其事。

傳說他得大丹之道,

羽化登仙,被奉為上清八真之一,

其仙位與彭祖等相同。

在陶弘景《真靈位業圖》中,

列為左三位,奉為北極真人

   
【朝陽洞
 
 

安期生,有濟世大志,

以不遇故,來隱山陰,

后遷移諸山之石洞隱居,

卒飛升於南峰,

而洞底壁間尚留仙貌。

萊城南10公里『鳳凰山朝陽洞』,

洞外石壁上的一段題記的大意,

其文記載了安期生先隱於山陰

(與仙人山相連的鳳凰山),

后又徙(遷移)諸岩之石洞中,卒飛升於南峰

石洞即位於仙人山山陰的朝陽洞也。



 朝陽洞石刻(近照)

詳細說來,

朝陽洞位於萊城以南20里的

鳳凰山仙人山相連之處,

洞口海拔600米,洞口朝南。

相傳,秦始皇漢武帝曾來此求道。

自此香火不絕,

歷代達官名士接踵而來,游者甚多。

他們的詩文及安期故事,至今猶存。




【傳說故事】 

萊蕪城南有安仙村,

相傳因安期生在此隱居而得名,

村中有安仙寺。

如今

在萊城向南因安期生而生髮的名字,

比比皆是,

如:

安仙村、安仙寺、仙人遺跡、

仙溪、渡仙橋等,

這些地方都與安期生有關。

縣誌中還記載了明代、清代一些名士

歌頌安期生和仙人山的詩歌。

萊蕪民間也廣泛傳頌著

許多安期生濟危扶困、治病救人的故事。

如:

相傳有一年,麥收格外繁忙,

安仙村村民見人手不夠,

只好去請安期生幫忙,

家家都去請,

他又不便推辭,只好一一應承,

於是全村一家請到一個安期生。

大家只顧忙碌,無人留心此事,

天至中午用餐時,

但聞滿坡都是招呼安先生之聲,

村民此時才注意到

有許許多多安期生,甚為驚異。

當有人趕去其住處查看時,

房內的安期生正在專心補鞋呢!

萊蕪新聞網新浪微博:http://e.weibo.com/laiwunews


【參考資料】 

《男人抱負有誰知》

           ——『萊蕪市史志辦』郝永傑

他不是俗方士,而是一個雅方士,

於欽(明朝進士)所言:

「蓋仙者必有大賢明睿之資,

精罕造化純一不離。

劉向也讚頌其說:

寥寥安期,虛質高清。乘光適性,保氣延生。

  聊悟秦始,遺寶阜亭。將游蓬萊,絕影清泠。

那麼,安期生究竟隱向何處呢?

史書記載,在山東萊蕪有,

關於安期生大量的遺跡和傳說。

最早的碑刻

為唐代韓翊所撰的《安期生先生祠記碑》。

宋《元豐九域志》和《金史》中萊蕪條下均有:

安期山,又名仙人山。 

唐代詩人李白在《泰山吟》中吟道:

終當遇安期,於此煉玉液。 

明嘉靖《萊蕪縣誌》稱:

仙人山在縣南二十里,有安期生修仙堂。

修仙堂又稱仙人堂

故嘉靖《萊蕪縣誌》又稱:

仙人堂在縣南二十里,

安期生修鍊於此,

有唐、宋、元三碑記,

國初廢為娘娘廟。

嘉靖二十六年知縣陳甘雨更塑其像,

有《仙人堂記》。

如今唐碑僅存文字。

宋碑僅有

鳳凰山仙人觀碑正書,

建隆三年十月四日的記載。

元碑則保存完好,

為《重修安期真人祠記碑》,

文中有

鳳凰之山,有古仙人堂,父老相傳,

以為真人安期先生之語,

碑為元大德五年萊蕪鐵冶都提舉司立。

當時鐵冶提舉司把安期生

作為冶鍊行業的保護神崇祀,

至正二年由鐵冶提舉司重修,並立碑紀念,

文中有古嬴南二十五里鳳凰之旁曰仙人堂,

後世父老相傳,以為安期真人隱所

在仙人山北側與仙人山相連的稱鳳凰山,

山西側懸崖上有朝陽洞,

明代定為萊蕪八景之一,名為

鳳岩仙蹤 

據嘉靖《萊蕪縣誌》記載:

鳳岩仙蹤,在縣南二十里,

似鳳凰,安期生嘗修鍊於此。

故康熙知縣葉方恆稱此山陽有安期洞

康熙元年(1662),

萊蕪李瞻在其《鳳岩石室記成》中

對安期生的隱居做了精彩地描述,他寫到 

「……然(芸芸)未若安仙之早羅(致力於)至真,

為數百代黃白(意指煉內丹)之祖也。

仙諱(名)期生,有濟世大志,

以不遇故,來隱山陰,所謂安仙是也。

后徙(xǐ遷移)諸岩之石洞中,

卒(最後)飛升於南峰,

……是岩也,真蓬壺閬苑

làng yuàn傳說中仙人所住的地方)之選也,

非大仙何能當之哉!」


(作者系市政協文史委辦公室主任)


(待續)


感恩您如菩薩般的寬容,謝謝。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4 21:3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