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死生說》的說明(續)

【網路圖片轉載】
古代的天象(二十八宿等)、
「觀物占卜」以及人體活力,
都可以用「卦、氣相配法」來說明。
和『卦氣說』相連的是
著名的「12消息卦」。
「12消息卦」是從60卦中提取出來的,
它可以代表一年12個月或一天12個時辰等內容
(卦氣排列的圖式,
不僅是空間圖式,同時也是一個時間圖式)。
12消息卦,也叫12辟卦。
在一個卦體中,
凡『陽爻』去,『陰爻』來,稱為「消」;
『陰爻』去,『陽爻』來,稱「息」。
「十二消息卦」即被視為
由「乾」、「坤」二卦各爻的
「消」「息」變化而來的。
「辟」
是君主的意思,
這裡取其主宰之義。
用12個卦配12個月,
每一卦為一月之主,是謂『12月卦』。
這12卦是:
復、臨、泰、大壯、
夬、乾、姤、 遯、否、觀、剝和坤。

如上述,
卦
既可以表示「炁」
在一年中的消長變化,
卦炁,
也可以表示其他許多內容,
例如,
1、《漢書·京房傳》說:
「(卦炁)說,長於災變,分六十卦,
更直(指)日用(之)事。」
(即,卦炁可以用於
我們日常生活的各各方面哦)
漢朝京房等人,
皆以所謂「陰陽災變」來講變化。
就是說,
他們皆以卦炁(天人感應學說)
來解釋萬事萬物的演化。
京房在政治上也講「卦炁」,
認為災異是政治失常之炁所招來的。
2、王充說:
「卦有陰陽,炁有升降。
陽升則溫,陰升則寒。
由此言之,寒溫隨卦而至,
……百災萬變,殆(幾乎)同一曲。」
(《論衡·寒溫篇》)
【王充(公元27年—約公元97年,東漢學者】
3、《易緯》認為,
天氣的變化如果有失常,
就表示社會中已經有
或者即將會有不正常的事情要發生了。
【易緯,佚名撰,東漢鄭玄(127-200年)作注】
4、《尚書 璇璣鈐》說:
「尚者,上(天)也;
上天垂文象,布節度。
書者,如也,如『天行』也。」
5、《書經》也認為,
所謂卦是摹仿天的運行
並且是『代天立言』的。
【《書經》又稱《書》或《尚書》。
《尚書》相傳為孔子編定】
6、《禮緯》上說:
「禮之動搖也,與天地同炁。」
【《禮緯》是漢代著作,不著撰人名氏】
7、《春秋緯》說:
「人情有哀樂(le),五行有興滅;
……王者行禮,得天中和。
禮得,則天下咸(全)得厥(其)宜,
陰陽滋液,萬物調,四時和」。
【漢代著作。「緯」是相對於「經」而言的,
如說織布之「豎經」、「橫緯」】
8、《樂yuè緯》說:
「聖王知盛極則衰,暑極則寒,樂極則哀。
是以日中則昃(昃zè 太陽偏西),
月盈則蝕,天地盈虛,與時消息。
制禮作樂者,所以改世俗,
致祥風,和雨露,為萬物獲福於皇天者。」
《樂緯》又說:
「聖人作樂yuè,不以樂娛,以觀得失之數。
……或調陰陽,或調五行,或調盛衰,
或調律歷,或調五音。
與天地神明合德者,則『七始八炁』各得其宜。」
【「七始」有人認為是指「四方、天、地、人」;
「八氣」據說是指八音所代表的炁
(八音是金、絲、竹、匏、土、革、木、石,
八種材料制的樂器所發的聲音)。】
《樂緯》認為,
八種材料制的樂器所發的聲音,
分別代表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節氣之「炁」。
以上說了這麼多,只是為了說明,
古人認為,
『卦氣』是可以表現在自然界
和人類生活的各各方面的。
在多年的學習中,
我們發現將卦氣說,
應用在人的生老病死規律上,
唯有《性命圭旨》一書,
因此,
《性命圭旨》有關論述
是多麼珍貴啊。

一輩子的能量變化
有關「炁」在人體
是如何隨著年齡而衰亡的,
並非咱們所能揣測的。
有人說,這段內容不可信,
認為這些是機械式的論述。
笨笨(筆者)以為,
雖說我們
(芸芸眾生)的身心是複雜的,
但咱們的共性是一樣的,
所以炁之運化也有共同點。
(每當我們不信經典時,
或許是因為
我們還沒有達到聖者的境界,
就是說,不是經書寫得機械,
而是我們的理解還不到位吧。)
需要說明的是,
以上規律
僅是從「炁」的一般規律說的,
這個規律,
不包括人在社會生活中
所遭逢的天災人禍等情況。
最後,
讓我們以「三聖圖」
來為這篇文章作一總結吧:

感恩您的寬容,非常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