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202 使萬世之下,知有養生之道

作者:和顏清心  於 2017-3-28 00:0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思想的形成|通用分類:信仰見證

關鍵詞:性命圭旨

黃帝崆峒山問道雕塑(天津市薊縣「州河公園」)

 

 

 

【原文】

 

大道說

 

庖羲(1)上聖,

畫八卦以示人,

使萬世之下,知有養生之道。

 

廣成子(2)謂黃帝曰:

 

至陰肅肅(形容寒冷),

至陽赫赫(形容炎熱)。


赫赫發乎地,

肅肅出乎天。(3)


我為

汝遂(通達)於

大明(太陽)之上矣(4)


至彼至陽之原也

(到達那炎熱的最初來源之處);


為汝入於穹冥之門矣,

至彼至陰之原也。(5)

 

軒轅再拜曰:

廣成子之謂天矣。(6)

 

周公繇7易曰:

君子終日乾乾。

 

孔子翼8曰:

終日乾乾,反覆道也。


 

【註釋】

 

(1)


 

庖羲即伏羲氏。

華夏太古三皇之天皇,

與女媧同被尊為人類始祖。


三皇:伏羲、神農和黃帝

(《尚書·序》、《帝王世紀》)。


三皇時代距今久遠,或在4000至8000年前,

乃至更為久遠的年代。


【另有一說,認為三皇是指

燧人(燧皇)、伏羲(羲皇)和神農(農皇)】

 

(2)


廣成子,黃帝時期的真人。傳說活了1200歲后升天。

 

(3)


寒冷發於天。

如果你去登山,

那麼,越往上走,你就就會感到越冷。


假若登的是喜馬拉雅山,

那麼,此山的頂處積雪終年不化。


這2句所說的「冷」或「熱」,

都是指地球的氣候。


(4)


我為你通達於『大明』之上(太陽系之外)


(5)


至彼至陽之原」和「至彼至陰之原」:


根據太極原理,

先天為陽,後天即為陰。


陰陽二者,互補互根。


在此處所論陰陽寒熱,

正如你所能理解的:


地球上的寒或熱,

不一定就是太虛之境的寒或熱,

根據太極哲學,

兩者的性質正好相反。


這裡打個淺顯比喻:

假若你把腳放進冷水裡,

這時你馬上會感到腳上很冷,

但是腳上的肌膚雖是冷的,

體內經絡之氣卻是熱的

(是無比活躍著的)。


有的運動員就用這種方法健身;

還有人在氣旺時,

把腳放冰水中,腿上還會發熱;


有些人就以這種原理為據,

大冬天到河裡去冬泳噢。


「窅」yǎo 原義深陷,

這裡比喻深遠,

如說:窅冥。


窅冥:唐 元稹 《三遣悲懷》詩: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


窅冥,在此處暗指生死之地。

 

(6)


「廣成子之謂天矣」,


「之」字用於主謂結構之間,


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謂」,告訴。


「廣成子之謂天矣」,


是黃帝請求廣成子說說天上的事


(即有關求「道」之事)。


(7) zhòu ,


古同「籀」,占卜的文辭。


 籀zhòu ,籀文,古代的一種字體。


亦稱「大篆」。


乾乾,敬慎貌,健健自強不息貌。


8)

 

《翼》即《十翼》,


歷代相傳《十翼》為孔子所作。 (待續)




 

 

謝您的寬容。

謝您不吝賜教。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4 19:2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