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175 將生命本能和書法相結合

作者:和顏清心  於 2017-2-26 08:4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思想的形成|通用分類:信仰見證

關鍵詞:王羲之

    王羲之始祖太子晉



二、古代傳說

將道炁(生命本能)和書法相結合  


王羲之本人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王氏家族是東晉時的望族。

《晉書·卷八十·列傳第五十》記載,

王氏家族世代崇信張氏五斗米道,又精通書道。


(注,『五斗米教』即『天師道』。『天師道』又稱『正一道』。

由張道陵{公元34156年或178}創立。

張道陵,傳說是西漢張良的八世孫。張道陵是今江蘇豐縣人。)


王羲之(公元303-361年,或321-379年),

原籍琅琊人(今屬山東臨沂)。

王羲之的書法達到

貴越群品,古今莫二的境界。

後人評說:其文飄若游雲


詩聖李白曾有詩讚曰:


右軍本清真1,瀟洒出風塵。

山陰過羽客2,愛此好鵝賓3

掃素寫道經4,筆精妙入神。

書罷籠鵝去5,何曾別主人6

 

【註釋:1、王羲之曾任『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

2、鵝的賓客。王羲之認為養鵝可以陶冶情操,

並能從鵝的體態領悟到書法運筆的奧妙。

3、山陰即今浙江紹興。 

羽客:含有「飛升」的意思。鵝賓:

4、掃素:素,白絹。意為在白絹上飛快地書寫。

5、籠鵝:把鵝裝進籠里。6、主人:指山陰道士。 

李白(701年-762年),

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人,

是唐代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

 

 

傳說唐太宗李世民對《蘭亭序》十分珍愛,

視其為國寶。

據說,《蘭亭序》真跡,隨葬李世民。

現傳世之作,均為臨摹。

 

 

《道經》中記載了王羲之始祖王子晉的故事。

古籍記載:

王子晉或稱『姬晉』(他是周靈王的太子)。

姬晉(約公元前565--公元前549 )。字子喬,

又稱王子喬、王喬,王喬,學老子五千文得道。


[老子(前600年—前470年,即公元前7世紀前後)]


據記載,王子晉生性好道。

雖然貴為太子,卻寂寞寡慾。

周靈王22, 王子晉游於伊水和洛水,

遇到世外高人『浮丘公』,

隨即追隨『浮丘公』上嵩山學道。

幾十年後七月七日,

王子晉乘白鶴升天而去,

當時的盛景,遠近可見。

之後,在王子晉氏族內,

有一個叫『敬宗』的人,

此人的家族居太原時,為『姬』姓,

為什麼本來姓王,

這時又稱姓『姬』呢?

這是因為當年春秋時代,

此族先祖,曾鎮武有功,

因而被朝廷賜封『姬』姓。


話說『浮丘公』曾作《相經》

(描述『仙鶴體相』的古文)。

『浮丘公』將其授與子晉。

後來又有一個叫『崔文子』的

(秦代醫家,山東泰山人),得此文,

將其藏在嵩山石室中,

再後來,《相經》

被漢朝的淮南公採藥得之,遂流傳於世。


淮南公劉安(前179年-前122年),

西漢沛郡(今江蘇省豐縣)人,劉邦之孫。]

 

 

 

 

 

 

 

王子喬與浮丘公畫像磚

這件南朝時期的『畫像磚』,

描繪了周朝的王子喬與世外高人『浮丘公』 的事

(『浮丘公』的面目,因年代久遠,已經辨識不清了),

此『畫磚』於1958年,在河南鄧縣出土。

畫面左邊吹笙的是王子喬,右邊是『浮丘公』。


如前述,王子喬是周靈王太子,原來叫王子晉。

他最喜歡做的事情是吹笙做鳳凰鳴

這位音樂家在遇到『浮丘公』后,

隨『浮丘公』進山學習了——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30多年後,一個叫『桓良』的人在嵩山見到王子喬,

『子喬』對他說:

告訴我的家人,七月七日那天,在『緱氏山』等我。」 

(緱,讀音gōu

到了那一天,王子喬果然乘白鶴,駕臨山頂,

與大家揮手告別,然後,不知所蹤。(待續)

 

 

 

 


 

 

 

 

 

 

 

 

 

 

 

 

感恩您的閱讀和支持。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3 03:1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