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170 「陀羅尼」即佛菩薩真言密咒

作者:和顏清心  於 2017-2-21 02:4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思想的形成|通用分類:信仰見證

關鍵詞:陀羅尼, 真言, 密咒

 

 約3分鐘

 

陀羅尼」即佛菩薩真言密咒

 

【溫馨提示】 

 

以下內容有些深,您若時間不充裕,

即可做一般性瀏覽

彙編者不希望您把時間用在文字的計較上。

 

【般若經 經文

 

欲得諸陀羅尼門(諸真言門

諸三昧門(諸定境門

當學般若波羅蜜(智慧彼岸)

 

 

註釋:

 

1陀羅尼,梵音。佛菩薩真言密咒。

2三昧梵語音譯,又作三摩地等,

 

意為,即將心於一處

 

(止息雜念,使心平靜)。

 

 

 

【釋論】

 

陀羅尼,如《贊菩薩品》中說

 

註:《大智度論》卷五 贊菩薩品》說∶ 

 

『云何陀羅尼?

 

答曰∶陀羅尼,能持,或言能遮

 

能持者,集種種善法,能持令不散不失;

……能遮者,惡(和)不善根,

(若)心生,能遮令不生,

若欲作惡罪,持令不作,是名陀羅尼。』。

 

據查,《贊菩薩品》的出處是

在《大智度論》卷4和卷5等處。

 

者,得陀羅尼方便諸法是。

三三昧,名解脫門

 

 

三昧梵語,又稱三定。

指三種禪定。

心體寂靜,離於邪亂,稱為定。

此定分有漏無漏大類

 

何者是方便?

 

若人慾得()所聞皆持

 

所聽聞的真言都會有效果】

 

應當一心憶念,令念增長。

先當作意,於相似(之)事,

繫心令知所不見

 

令心知道自己所求的未來不見之事

 

周利槃陀迦*

 

就像周利槃陀迦羅漢所做的那樣

 

 

 

 

繫心拭革屣 物中。

令憶禪定,除心垢(之)法。

 

註:周利槃陀迦生性愚鈍,

曾得一偈語(即佛經中的詩詞,

背了,還沒,遭兄驅逐。

時,釋尊遙知

授與一簡短偈頌,

令其於拂拭塵垢

(擦拭鞋履上的塵埃等)

反覆念誦,因而業障漸除。

一日豁然開悟證得阿羅漢果。 

 

如是,

 

A.初學聞持陀羅尼

三聞能得,心根轉(聰慧)。

B.再聞能得。

成者(若是已經有成就的),

一聞(即)能得,

(而且)得而不忘。

是為聞持陀羅尼初方便

或時(,有時),

菩薩入禪定中,得不忘解脫。

不忘解脫力故,

一切語言說法,

乃至一句一字皆能不忘,

是為第二方便 

或時,神咒力故,

聞持陀憐尼(陀羅尼)

 

 

或時,先世行業*xíng  ye

因緣受生,所聞皆持不忘。

是等 聞持陀羅尼門 

 

 

*「行業」,指身、口、意所造之行為。

又謂之作業 

 

複次,菩薩聞一切音聲語言,

 

分別,觀其實相,

 

音聲語言,念念生滅。

 

音聲已滅而眾生(仍在)憶念取相,

(應)念是(言)已滅之語。

是念言。是人罵我而生瞋恚

 

 

,音

生氣發怒的意思 

 

稱讚亦如是

 

指無論是指責還是稱讚

都是念念生滅的 

 

是菩薩(這位菩薩)能如是觀眾生,

 

雖復百千劫罵詈

 

lì  責罵,不生瞋心。

 

若百千劫稱讚,亦不歡喜。

 

知音聲生滅

 

又如鼓聲,無有作者* 

 

*作者,指造作天地萬物的能造者。

萬物皆為因緣之聚散,無有作者。 

若無作者,是無住處。

畢竟空故。但愚夫之耳。

是名入音聲陀羅尼  

 

《大智度論第28 

對於「第4句經文」解釋的「節選」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

錦瑟視頻中的幾個畫面吧:

 

 

 

 

 

 

 

 

 

 

 

消除我們的業障。

 

哪一個不是善知識,

哪一個不是佛菩薩,

圍繞我們周邊的都是佛菩薩。

這叫修行,這叫真正念佛。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13:4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