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164 需要了解的梵文知識

作者:和顏清心  於 2017-2-14 20:4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思想的形成|通用分類:信仰見證

關鍵詞:智度論

 

四、需要了解的梵文知識

及諧音記憶法

 

梵文古印度文,它可溯至公元前第七、八世紀。

公元前第五世紀由帕尼尼(印度語法家Panini)

詳細分析和描述。其語法較印歐語族其他古語,

希臘語拉丁語,變化更為繁多。


有關對某些梵文詞語的記憶,對一般人來說

(經常學佛的人不在其列),是需要特別重視的,

因為這些詞語,雖然在學習當記住了,

但是根據『記憶規律』,

這些與日常語言不大一樣的詞

過幾年又會忘了(完全會沒印象了)。


所以在本文中,我們對一些重要術語,

除了進行一般解釋

還採用一些形象的『聯想記憶法』,

並適當地配圖畫來加強印象

(當然這是一種關起門來說悄悄話的方法,

是不能登學術界的大雅之堂的記憶法),


例如,

奢摩他禪定)的記憶,

可以在內心想一下:

,即,舍掉『凡心』

磨礪心志

他人利益著想,只有「他」

才能進入成功的「禪定」。


奢摩他是梵語音譯,

意思是寂靜』『禪定』


【「止」(禪定)

與「觀」(智慧)並用,

  稱為「止觀」。】

 

又如,

為什麼「大智度」全稱是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摩訶」 是「大」,

是梵語「摩訶」 mahā的音譯 

廣大無邊的意思。


我們可以聯想記憶為

莫合不能合起來,

謂「廣大無邊


「般若」 「智」。

般若,音bō rě (波惹)是梵文

「般若」是通過禪定得到智慧。

「般若」可以聯想記憶為,

煩惱可通過智慧得以消除


「波羅蜜」或「波羅蜜多」,就是

 「度」的意思。

「智度」(慧度)的梵語,

就是「般若波羅蜜多」。

梵語波羅蜜

指到達解脫的彼岸。


 

【說明】

 

 

對中國人來講,菠蘿的產地是在彼岸

菠蘿原產於南美洲,後來從巴西傳入國。

 

 

【複習


摩訶般若波羅蜜就是「大智度」,

就是佛菩薩引我們

如何以大慧到達解脫的彼岸。


這個大慧是什麼呢?

就是「諸法實相」的道理。 (待續)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3 10:2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