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樹根據《般若經》寫作的《智度論》


一、《大智度論》簡介
龍樹根據《般若經》寫作的《智度論》
現在介紹《大智度論》(簡稱《度論》等)。
這部論是古印度聖者(龍樹)所著,
后來,由後秦(384-417)學者鳩摩羅什
(簡稱羅什344-413年)翻譯成書。
當時龍樹是根據什麼來寫這部論的呢?
龍樹是根據《大般若經》來寫的。
《大般若bōrě經》,
全稱是《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簡稱是《般若經》。
《般若bōrě經》
是宣講「諸法皆空」的彙編之作。全經600卷。
「般若bōrě」和「波羅蜜多」都是梵語,
意思是「智慧」「到彼岸」。
因為《般若經》主旨在闡明萬事萬物都出於「因緣和合」,
故其「本性自空」,因而後世也稱其為「空經」。
此經的成書時間,大約在公元前1世紀直至以後數個世紀,
才最終彙編而成的。如今《般若經》多數梵本仍然存在。

玄奘
600卷的《般若經》的翻譯情況,比較複雜。
從東漢歷經三國、前秦、後秦直至唐朝,有多人翻譯。
但是,譯介《般若經》的集大成者是玄奘(602-664)。
他在晚年以極大的毅力編譯了600卷的
巨著《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從而使漢譯《般若經》得以完備。
現在回過頭來,再來說《智度論》,
如前述,為了解釋《般若經》(600卷),
龍樹(約3世紀)著作了《智度論》,
后來又由中國南北朝時期『後秦』人
鳩摩羅什(344-413)譯成中文。
《智度論》100卷,共一百多萬字。

聖者龍樹
【說明】
《經》和《論》的區別:
所謂《三藏》sān zàng是經論的總稱。
包括《經藏》、《律藏》和《論藏》三個部分。
1、《經》是佛陀說話的彙編;
2、 《律》是佛學組織所制定的紀律
或行為規範;
3、《論》是弟子或後世論師
對經、律的解釋或闡述。 (待續)

感謝您的寬容大度,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