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150 悟

作者:和顏清心  於 2017-1-30 12:1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思想的形成|通用分類:信仰見證

關鍵詞:瑜伽論

 

 

 

 

《悟》

 

電影《新少林寺》主題曲

作詞:劉德華

作曲:趙欽

無量心 生福報 無極限

無極限 生息息 愛相連

為何君視而不見 規矩定方圓

悟性 悟覺 悟空 心甘情願

放下 顛倒夢想 放下雲煙

放下 空欲色 放下懸念

多一物 卻添了 太多危險

少一物 貪嗔痴 會少一點

若是緣 再苦味也是甜

若無緣 藏愛 在心田

塵世 藕斷還絲連 回首一瞬間

種顆善因 陪你走好每一天

唯有 心無罣礙 成就大願

唯有 心無故 妙不可言

算天算地 算盡了 從前

算不出 生死 會在哪一天

勿生恨 點化虛空的眼

勿生怨 歡喜 不遙遠

纏繞 慾望的思念 善惡一瞬間

心懷懺悔 陪你走好每一天

再牢的謊言 卻逃不過天眼

明日之前 心流離更遠

浮雲霎那間 障眼 人心漸離間

集苦連連 不斷的出現

無量心 生福報 無極限

無極限 生息息 愛相連

凡人卻視而不見 規矩定方圓

悟性 悟覺 悟空 心甘情願

簡簡單單 陪你走好每一天

 

 

 

現在,

 

讓我們繼續學習什麼是第 5 種清凈

 

 

 

 

 

 

 

【原文】

 

證得極清凈道及果功德

云何證得極清凈道及果功德

謂於三位:樂位、苦位、不苦不樂位,

為諸煩惱之所隨眠。

有二種補特伽羅(即人),多分所顯。

一者異生;二者有學

又有

二種能發起雜染品

一者取雜染品,二者行雜染品

即為斷此二雜染品,

入善說法毗奈耶*(戒律)時,

能為障礙所有煩惱。

此諸煩惱能為隨眠*

 

 

(幽微的煩惱),深遠入心。

又能發生種種諸苦。

若能於此無餘永斷,

名為證得 極凈道果

 

【解釋】

 

云何證得『極清凈道及果功德』?

什麼叫證得「極清凈道」 功德?

 

什麼又叫證得「極清凈道果」功德呢?

 

 

彌勒菩薩說, 

通常之人在『樂位』、『苦位』

 

 

或者在『不苦不樂位』,

 

 

常會為各種煩惱(隨眠*)所束縛。

 

有兩種補特伽羅

 

(「補特伽羅」意譯為人、眾生等),

 

多分(多部分、多情況)所顯示,

 

一者,一類叫『異生』 即是指一般人);

 

二者,另一類叫『有學』

 

(有學是指在修四果時,前三果的人)。

 

 

又有二種能生出的「雜染品類」,

 

一種叫「雜染品」;

 

另一種叫「雜染品」。

 

就是說,除了六種根本煩惱外,

 

還有2種能生出雜染之心的情況:

 

A.一種是「雜染品」;

 

B.另一種是「雜染品」。

 

即為斷此雜染品,入善說法,

 

若能遵守戒律,即能阻隔並消除所有的煩惱。

 

諸煩惱能形成叫做『隨眠』的極細微煩惱。

『隨眠』深藏久遠地存在於人的內心,

 

並且它還能生出種種苦來,

若能於此『隨眠』消除殆盡無餘,

令其永遠斷絕,

這就是證得「極凈道果」了。

 

【註釋】 

 

1、隨眠,幽微煩惱的異名。

 

因為煩惱會令人陷於昏沉。

 

隨眠的特點是微細難知,

 

它藏得很深。

 

隨眠有貪嗔慢痴及惡見和疑等六類,

 

通常稱為六隨眠(即六種根本煩惱)。

 

2、有學,在修四果時,

 

前三果為『有學』,

 

即有所修學的意思,

 

第四果為『無學』,

 

即無可修學的意思。

 

前三果的學習人,

 

他的煩惱還沒有斷盡,

 

還會有微細的活動,

 

所以說,不同的情況,

 

會有多種分別

 

或說會有多種部分的顯示。 

3、戒禁取,四取之一,

 

即執著非正道為正道。

 

取,即執取之意,亦為『煩惱』的異名。

 

即將三界之中的煩惱,

 

分為四類:

 

a.欲取;

 

b.見取即執著分別之見解為真實;

 

c.戒禁取,即執著非正道為正道。

 

d.我語取,就是執著有我。

 

【說明】 

 

「取雜染品」中的「取」, 

12因緣*里是由「愛」去攀「取」,

 

就是說,

 

當我們對某種事物生起貪愛之心時,

 

就會即刻生起

 

「欲取」、「見取」、「戒禁取」

 

或「我語取」*4種「取」的情況。

 

12因緣是經佛陀修證所證得的真理。

 

12因緣是指

 

從「無明」(愚痴)開始,

 

一直到「老死」這一生命流程中的12個階段。

 

起緣被緣的關聯如下:

 

 

 

 

 

 

 

 

 

 

1無明,2行,3識,4名色,5六入,6、觸,7受,8愛,9取,10有,11生,12老死。

 

1.「無明」攀緣2.「行」;

3.「行」攀緣「識」;

4.「識」攀緣「名色」;

5.「名色」攀緣「六入」;

6.「六入」槃緣「觸」;

7.「觸」攀緣「受」;           

8.「受」攀緣「愛」;

9.「愛」緣「取」;

10.「取」緣「有」;

11.「有」緣「生」;

12.「生」緣「老死」。

這就是說,

12若是沒有無明的妄動,就沒有行為的造業;

3沒有行為的造業,就沒有入胎之識

4沒有入胎之識,就沒有現生胚胎之色身等;

5沒有胚胎色身,就沒有六根

6沒有六根,就沒有六種觸覺

7沒有六種觸覺,就沒有六種感受

8沒有六種感受,哪裡知道有

9產生很強的佔取慾望;

10沒有,就沒有未來的

11沒有,就沒有來世之

12沒有,就沒有老死。 (待續)

 

 

 

 

 

 

 

 

 

 

 

感恩有你,謝謝。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09:4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