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134 為對治『不正尋思』而修呼吸

作者:和顏清心  於 2017-1-12 01:0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思想的形成|通用分類:信仰見證|已有1評論

關鍵詞:瑜伽論

【原文】 

謂為對治第一障故,修阿那波那(深呼吸)念; 

為對治第二障故,修諸念住 

如是當知,由入境界門故,其心安住。 

又於妙五欲樂習近者, 

於聖法毗奈耶(戒律)非所行處, 

若於隨宜所得衣服、飲食、諸坐卧具,便生喜足, 

隨所獲得利養恭敬,制伏其心,謂依妙五欲, 

不由所得利養恭敬,心便堅住。 

由此因緣,遠離一切非所行處, 

既遠離已,依諸念住、樂斷、樂修, 

於晝夜分,時時觀察,自他所有衰盛等事, 

(若)心生厭患,又復修習, 

佛隨念等,令心清凈, 

又復安住,諸聖種中, 

如是當知,由資糧故,其心安住。 

【解釋】 

為了對治第一種障礙(不正尋思)而修呼吸; 

為了對治第二種障礙(於所知事,其心顛倒) 

而修住(雜念消除)。 

如是當知,由於進入修行之門,自心便會安住了。 

又在五欲靠近或出現的時候, 

對於所得衣服、飲食、諸『坐卧具』, 

應避免心生『喜足貪慾』, 

修行人對所獲得的榮譽、利養或恭敬等, 

能制伏自心, 

就是說,不因所得的利益恭敬,心生執著。 

由此因緣,便能遠離錯誤。 

在這之後(既已遠離錯誤之後), 

就能消除雜念,樂斷、樂修, 

不分晝夜,時時觀察, 

『自、他』所有衰盛之事。 

如果此時厭患之心,又生起了, 

那就再修『定、修慧』, 

以令自心再次清凈(安住聖種), 

如是當知,由此功德、功行, 

自心亦可得到清安了。 

【註釋】

1、   『阿那波那』,梵語, 

即修呼吸(修出入息)。 

2、   念住:何為念住 

『慧』由『念力』而生。 

念力持久。 

使修行人由『慧』生『正念』。 

3、   『毗奈耶』,戒律。 

,音『皮』。  (待續)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 2017-1-12 01:24
心。。。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14:0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