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132 觀察不易察覺的雜念

作者:和顏清心  於 2017-1-9 18:2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思想的形成|通用分類:信仰見證|已有1評論

關鍵詞:瑜伽論

【原文】

如是五因,當知,依『諦現觀』,

逆次因說,非順次因。

最勝因,如先說,逆次說

謂於空、無願、無相,

加行中,於隨入作意,

微細現行、有間、無間,

隨轉我慢、俱行心相,能障現觀

作意正通達故,既通達已,

於作意俱行,心任運轉中,

能善棄捨、令無間滅,依無間滅

心由新所起作意,

以無常等行,如實思惟,

由此作意修習、多修習故,

所緣、能緣,平等、平等智生,

彼於爾時,能障現觀

我慢亂心,便永斷滅,

證得心一境性,便自思惟,

我已證得,心一境性,

如實了知,當知是名,

由通達作意故,入『諦現觀』。 

【解釋】 

如是五因

(五種排除『不清凈相』的辦法),

知依『返觀內視真理』 

『逆次因』說,非『順次因』說, 

是依『最勝因』說的,

這就好比,

先說 修行」, 

后說「具體事項」。

像前面所說那五種消除不清凈法門,

都是依照修「內觀」的逆次順序說的:

這就是,本來一個人開始修行時,

是需要先從『善巧方便處』開始, 

(例如,依照『先容易,后精進』的順序進行) 

並且,需要先從『積累善行』開始,

只有這樣做才能入門

才能有修行的依託、前提或背景。

他在經過了『作意思維』后,

始能進入「真理之門」,

以上過程是修行的一般過程。

但是,現在彌勒菩薩』

卻是從修行的最殊勝地方說起,

就是菩薩不按修行的由淺入深』順序說,

而是依『最勝因』說起的。

我們在修『俗願』『無相』中,

需要集中心念,令心警覺,

在『內視』中,要觀察自己的

很微細地不易察覺的雜念,

有間、無間,隨時轉化 

『自我』為中心的驕慢之心

那些『我慢』(與禪定同時存在)的心相

會妨礙深定阻擋禪定之境)

也能擾亂作意「正通達」。

「正通達」后

心任運轉,就能『棄捨』

也能令無間滅

無間滅,即『等無間緣』滅。

『等無間緣』,是指『前念之心』滅,

即為『后念之心』,前後兩者,無間隔)。

依『無間滅』,用新意念

思維世俗的一切事物都是無常的 

由此作意,多修習,

就能產生「平」,

得此智慧,能證得 

自、它』平等『無我』之性了。  

這時就能遮擋以我為中心的狹隘之心了,

由此亂心斷滅,即能證得『心一境性』

此時,便會如實了知:

自己已經由『正通達作意』

入『內觀真理之門』了。(續)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朋友再見 2017-1-10 14:11
從『積累善行』開始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13:4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