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提要:深呼吸是連接顯意識(第六意識)
和潛意識(第七、第八識)的橋樑,
深呼吸也是打通後天呼吸與先天真氣,
乃至直通先天之炁的橋樑。
【關於呼吸的補充說明:
修『欲界定』的注意事項】
修禪定一般是從呼吸入手的,
就是從「循呼吸而知自心」來做。
『自』和『心』兩個字合起來是一個「息」字。
一呼一吸,轉換之間有一停,
這一停,是真正的「息」,
這一停,也是你的『自心』!
那麼,為什麼覺知呼吸,就能「知自心」呢?
因為深呼吸是連接顯意識(第六意識)
和潛意識(第七、第八識)的橋樑,
深呼吸也是打通後天呼吸與先天真氣,
乃至直通先天之炁的橋樑。
打坐入定要做到『心息相依』,
念頭覺知呼吸(呼吸守意),才能進入禪定。
這時候大腦中樞神經,
處於自然的平衡狀態(既不興奮,也不壓抑)。
『心息相依』可以達到『息住』。
『息住』了,自然入定。
『念息』『觀息』
可以治療身體疾病,
使身體達到健康狀態,也可以延年益壽。
在『粗住』和『細住』將得時,
必發生「持身」現象,即身體自然正直,如物持身。
如此一兩日或一兩月、心息相依,
由粗到細,從淺入深,這就叫得『凡夫欲界定』了。
得『凡夫欲界定』並且修『十善業』
(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
四、不惡口,五、不兩舌{搬弄是非},
六、不妄語,七、不綺語{花言巧語、阿諛奉承},
八、不貪,九、不嗔{不怨恨或憎惡他人},十、不痴),
就能生欲界第一層『四天王天』
和第二層『忉利33天』了。
釋提桓因(帝釋)


得『未到地定』可生欲界其它天
(如『夜摩天』『兜率天』和『化樂天』等)。
【清心提示】
在『未到地定』即將進入『初禪』,
尤其是進入『初禪』后,
打坐一日或七日,乃至一月、一年,
定心不壞,色身會慢慢發生變化,
會生起「動、癢、輕、重」等相,這叫做發『八觸』*,
還有總結為兩個八觸的,即『十六觸』*景象,
身體轉化的『十六觸』,
說明你正在向著『色界初禪』的清凈身心過渡,
就是說,
你正在轉化煩惱纏身的粗重身心,
實現由『欲界』的『身四大』
轉換成『色界的身四大』。
具體地說:
「入靜后經常出現的感受有:
頭腦清醒、情緒穩定、心情舒暢、精神安定、
全身或某些部位出現溫熱、清涼、肌肉跳動、
輕浮、重墜、鬆弛、緊縮、熱氣感、電流通過感、
蟻走感、麻軟舒適等感覺;
也有的感到整個身體或某些部位
變大、變小或感覺不到存在,
僅有一絲呼吸出入;
或眼前有亮光或各種顏色,方向、位置
或時間觀念不清等等。」
「袁鞏在《靜坐要訣》中指出:
功中有十六種『觸景』,
即一動、二癢、三涼、四暖、五輕、
六重、七澀、八滑。
復有八觸:一捍、二猗{音一,美好盛大貌}、
三冷、四熱、五浮、六沉、七堅、八軟。
上述感覺的出現均屬正常現象。」
(參見《百度百科 十六觸》)
不管身體發生任何感受,都離不開上述十六觸。
十六觸后,會看到一片光明,
這不是虛幻的,是真實的,
禪宗描述這樣的境界,叫「露地白牛」。
(《法華經 比喻品》),
『露地白牛』指較少煩惱污染的清凈境界。
這時,可以稱為「未到地定」,
意思是將要入『初禪』,
還沒有入『初禪』,再進一步,才
是色界的『根本禪初禪』。(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