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065 嘗聞林間鳥,反食哺其母

作者:和顏清心  於 2016-10-24 14:0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思想的形成|通用分類:信仰見證

關鍵詞:第七識, 「恆審思量」

二、 第七識外傳

1、第七識的「反哺」 

第七識靠第八識生起,

第八識是第七識的根本,

第八識好象是生出第七識的母體。 

《瑜伽論》說:

「由有阿賴耶識(第八識)故,

得有末那(第七識)」。 

然而有趣的事正在發生!

即,第八識生出第七識,第七識旋即回過來,

又能影響它的母體第八識。

即是說,二者相互熏習,

好像『互為其根』似的。

第七識的這種迴旋,

類似於雛鳥反哺(自然這是一種比喻)。

 

 

反哺圖www.dianliwenmi.com

 

【反哺(fǎn bǔ)鳥雛長大,銜食哺其母。】

 

反哺詩(明·劉崧)  

嘗聞林間鳥,反食哺其母。

母衰塌翼坐,供養急銜取。


 

2、第七識究竟「長」什麼樣

 

在現代,

第七識與第八識,常被稱為意識

讓我們再來欣賞一下有關『潛意識』的圖畫吧:

 

 

第七識第六識(顯意識)的來源。

那麼,第七識究竟「長」什麼樣呢?

回答是,

它當然沒有明顯的物質性形象

雖然我們經常對第七識作擬人化的比喻),

並且唯識學一般也不提第七識所包含的影像

(實際上第七識是有影像的),

 

一般來說,

人們通常只說第七識

以「恆審思量」為性相的。

 

〈唯識三十頌〉說:

「思量為性相」,

 

意思是說,

第七識以「思」為「自相」。

「第七識」以思量為「性質」

以思量為「行相」

並且在『思量』前面,

還要加上「恆審」兩字才行

(「恆」是「恆常」,沒有間斷;

「審」是「審察」,非同泛泛)。

 

第七識也可稱為「心」,或稱為「識」。

 

第七識,在「積聚」方面的「心」,

不如第八識;

 

在「了別」方面的「識」,

不如前六識。

 

第七識,唯有「恆審思量」方面,

遠超其它識而形成自己的特性。    (未完待續)



——您的閱讀和支持。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20:4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