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064寧惹青龍,勿惹水母

作者:和顏清心  於 2016-10-23 19:1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思想的形成|通用分類:信仰見證

關鍵詞:相分, 心影, 見分, 認識作用

 

 

14見分

識學中的一對術語

 

 

一如前述,見分

唯識學一對術語:見分,不能獨存。

所謂是包含著能什麼、能了分什麼。

這裡很容易產生誤解,以為相分

等同於(等號於=)客觀世界的實物

其實,唯識學中的相分

 

首先是指人的心識中的(影像)。

 

不能將這種相分(影像),

 

誤解為,是實在的外境中的桌椅板凳,等等。

有些詞典,在解詞中,用語模糊,

如在《佛學大詞典》四分條目下,說:

相分,又作所取分。相,即相狀;所緣之義。

為認識之對象(客體)……」

這樣解釋,容易產生錯誤的理解。

如果我們腦中升起一個甜餅相分(影像),

 

那也僅僅是「畫餅充饑」。並非如有的詞典所說,

 

認識之對象(客體)

 

倘若腦中升起許多甜餅相分(影像),

 

那隻能使一個飢餓的人更加飢餓難忍了啊。

 

 

 

 

這幅畫表現的是一個飢餓者

 

正在心中的相分(影像)

 

(實際是在啃紙上的畫餅

見分,也即彌勒菩薩所說的

心有所念

 

念念成形,形皆有識之類《菩薩處胎經》),

 

這是一種人的內心所具有的能力,

 

或說是一種心裡的運化。

 

猶如我們往水中扔一石子,

水面立時泛起一圈兒圈兒的漣漪。

不過這種運化或過程,不是發生在水中,

而是發生在人的內心世界的。

 

 

 

(讀者朋友,不知為什麼,滑鼠就是不聽使喚,無論我怎樣努力,

這兩幅圖中間的距離就是不能縮短,實在沒辦法了,只好請您原諒了。

 

 

 

 

 

 

 

 

 

 

 

藍色代表心識深底的無意識(潛意識)

圖中所指無意識,即心底的潛在意識

 

只能感知,不能將它拿出來看

 

(但是在第七識或第八識中,

 

我們卻是連感知都做不到的)。

這就是說,

 

見分是在人的內心深處所具有的能緣作用

 

這些能緣作用,像是那些身上長著觸角

 

隨時準備抓取食物的水母或海蜇那樣,

 

水母或海蜇的觸角(即「見分)一啟動,

 

即有可能攀上其相應的相分來。

水母,據說是海底世界最漂亮的族類了,

 

有人說,越漂亮的東西,危險越大,

 

水母的絕招是能抓物

據說被這一招抓蒙的生物,不計其數,

於是就有寧惹青龍,勿惹水母之說了。

自然,這僅是比喻而已。

這是為了在輕鬆的敘述中,

對抽象的概念有些較為親切的印象罷了。

 

【解詞:緣,攀援climb up

泛指人與人或人與事物之間發生聯繫的可能性。】

以上圖片參考網站約為

blog.udn.com/emptytraveler//www.mypsd.com.cn

// www.nipic.com//http://amuletforums.com

//www.founei.com//www.bioon.com// http://blog.udn.com/

//www.websbook.com//www.realmagick.com// http://www.myspace.com

註:圖片資料參考來源是網際網路,

若有侵犯您的著作權等事宜,

請聯繫我們,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謝謝。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8:2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