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唯識學的主體思想
是三能變中包含八種識
——你的祖先最初來源於化學原始湯
唯識學的主體思想
是三能變中包含八種識。
「一變」,即「原初的能變之識」(即第八識);
「二變」即「第二能變識」(即第七識);
「三變」即「第三能變識」(即第六識和前五識)。

唯識學認為,世間的一切
都是由「識」變現出來的,
「萬事萬物」是「所變」,
而「識」是「能變」。
這『能變』的心識,細說起來,
是無量無邊的,
但若就我人,
心識作用最具意義的,
卻只有八種,稱為「八識」,
宇宙的一切,只是這八種識
所變現的「真空妙有」的假相而已!
現在
讓我們用雞孵蛋的事來作比喻:
(用此「卵生」一事,
可笑地比喻八種識的「三能變」,這僅是笑談而已。)
(一) 初能變,即第一能變:
指八個識中的「第八識」(阿賴耶識)。
就是說,心識(相對來講)最先變為「第八識」。

【註:據英國《每日郵報》2015年7月29日報道,
發表在化學物理學報的一項新的研究顯示,
地球生命最初來源於化學原始湯。】
(二)
「心識」之「二變」,是變為「第七識」。
第二能變,叫「思量能變」,即「末那識」。
稱「第七識」為思量,
是取其恆審思量的意思;
「第七識」相續不斷、恆審分別「第八識」,
故取『思量識』的名稱。
(「第六識」也是思量的,但它卻是間斷不恆的;
「第八識」相續不斷,但卻是沒有審細思量的。
「前五識」既不思量又不連續,
所以『恆審思量』獨為「第七識」所有,
故名之為思量能變。)

(三)「心識」之「三能變」
(變為「第六識」和「前五識」)
「第三能變」叫「了境能變」,
指第六識(意識)和前五識
(眼識、耳識、鼻識、舌識和身識)。
前六識具有了別色、聲等粗顯之境的功能,
故亦可名之為「了別境識」。


此圖的喻意,應歸屬為第七識,
圖中的「你算老幾?!」是一種無聲言語吧。
第七識是我們的「我執」識:凡事以自我為中心。
以上圖片參考網際網路,
謹此致以謝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