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045 物質不長存 唯有識可因功行而獲長生

作者:和顏清心  於 2016-10-3 20:5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思想的形成|通用分類:信仰見證

關鍵詞:物質, 第八識

[轉載]心語者博客_ 再說平等性智

 

 

 

 

7萬法唯識,識外無境 

 

唯識學的基本理論含有

 

「萬法唯識,識外無境」的意思。

 

我們的前六識所對的六種塵境

 

(色、聲、香、味、觸、法六境),

 

究其在第八識誕生之初的剎那,

 

只是見分(人的認識作用)和相分(心影)而已。

 

就是說我們肉眼所能看見的所謂「實境」,

 

是來源於心識的見分所作用的相分(心影)的。

 

心識經過「念念有形」、

 

「形皆有識」的運化,

也就是經由「見分」(認識作用)

 

相分(心影)的作用,

 

再經物化,才能化為所謂的「實境」來。

 

(這個「念念有形」、「形皆有識」的過程,

 

就是「見分」和相分的運化過程。)

 

或者說,我們的心識,經由「見分」(認識作用)的活動,

 

形成「相分心影」(再經物化才能形成世間各種事物)

 

這就是「識所緣,唯識所變」的含義。

現在換一種方法來說,

 

在第八識的果能變中,

 

識體上變現出相分(認識作用)和見分(心影),

 

這時,識體本身就叫做自證(部)分

若以「眼識」為例,

 

「眼識」了別認識色境的作用,叫「眼識見分」;

 

而所了別認識的「內在色境」,叫「相分心影」。

 

所謂「眼識」所見的「外境」,

 

究其產生之初,

 

原是我人第八識的色法種子(心影的色種)

 

轉化成眼識的心影,

 

其間含有

 

「念念有形」、「形皆有識」的運化,

 

也就是說「形」中有『質』,

 

「形」中也有『精』、有『信』等等,

 

這種內在的運化,

 

將在後面有關章節再作介紹。

 

從上面的解釋中,我們可以初步了解到

 

所謂人類肉眼所看見的外在「實境」,

 

只是第八識種子變現出來的『相』(心影),

究其來源,外境並不是獨存心識之外的。

 

當心識上,變現出相分和見分的時候,

 

八個識的識體,就叫做「自證(部)分」。 

除了這種「自證(部)分」,

 

老天還賦予了人體

 

一種類似巡查御史的能力,

 

這就是為了防止「見分」

 

在了別內外境時,會發生錯誤 

 

巧妙的大自然,

 

就要讓『識體』再來做一下驗證,

 

因此,

 

『識體』還有一種『再度證知』的本事,

 

這種再證知的作用,叫『自證(部)分』 。

這樣一來,

 

每個識體就有了「四(部)分」

 

(四個部分的作用),

 

那就是相分、見分、自證分和自證分

 

所謂「四分」,就是識體的四種作用:

1、「相分」是心影;

 

2、「見分」是心識的認識作用;

 

3、「自證分」是心識的驗證作用;

 

4、「自證分」是心識的再度證知作用。 

如果以鏡子來比喻,

 

相分好比鏡中的影像

 

見分好比鏡子的能照作用;

自證分好比是鏡體;

證自證分好比是活動的鏡架,

 

鏡子安裝在活動鏡架上,

就可上下左右地隨意活動而見照了。

 

 

此處須知,「識體四(部)分」,

 

並不限於八識『心王』,

 

而是包括各各相應的

 

『心所』也在內的。

 

結語:

 

萬法唯識

 

是說所有的心法和色法,

 

都是經由識變產生的。

 

其中,物質不長存,唯有

 

可以因功行得以凈化而獲長生。

 

【補充註釋】

 

習氣,又作余習。

 

我們的思想及行為(尤以煩惱)經常生起,

 

它們都會熏習我們心中的

 

習慣、氣分、習性或余習。

 

唯識宗

 

以『習氣』為『種子』的異名。

 

『習氣』乃現行熏習的『氣分』。

 

『習氣』具有產生思想、行為

 

及其他一切有為法的能力,

 

『習氣』含藏於第八識中。

【辨異】在詞典上,我們常看到如下說法:

 

見分是主觀能認識的主體,

 

相分是客觀的所認識的對象。」

 

這種所謂「主觀」或「客觀」的說法,

 

會讓人與那種錯誤的『心物二元化』的觀點聯起來。

 

我們知道,唯識學是超越對立的二元化的。

 

或者我們可以說,心識是道體,物是事相。

 

『心』和『物』二者不一不異

 

【感恩您的閱讀和支持】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6 12:3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