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載]心語者博客_ 再說「平等性智」

第7幕萬法唯識,識外無境
唯識學的基本理論含有
「萬法唯識,識外無境」的意思。
我們的前六識所對的六種塵境
(色、聲、香、味、觸、法六境),
究其在第八識誕生之初的剎那,
只是見分(人的認識作用)和相分(心影)而已。
就是說我們肉眼所能看見的所謂「實境」,
是來源於心識的見分所作用的相分(心影)的。
心識經過「念念有形」、
「形皆有識」的運化,
也就是經由「見分」(認識作用)
和「相分」(心影)的作用,
再經物化,才能化為所謂的「實境」來。
(這個「念念有形」、「形皆有識」的過程,
就是「見分」和「相分」的運化過程。)
或者說,我們的心識,經由「見分」(認識作用)的活動,
形成「相分心影」(再經物化才能形成世間各種事物)。
這就是「識所緣,唯識所變」的含義。
現在換一種方法來說,
在第八識的果能變中,
識體上變現出相分(認識作用)和見分(心影),
這時,識體本身就叫做「自證(部)分」。
若以「眼識」為例,
「眼識」了別認識色境的作用,叫「眼識見分」;
而所了別認識的「內在色境」,叫「相分心影」。
所謂「眼識」所見的「外境」,
究其產生之初,
原是我人第八識的色法種子(心影的色種),
轉化成眼識的心影,
其間含有
「念念有形」、「形皆有識」的運化,
也就是說「形」中有『質』,
「形」中也有『精』、有『信』等等,
這種內在的運化,
將在後面有關章節再作介紹。
從上面的解釋中,我們可以初步了解到
所謂人類肉眼所看見的外在「實境」,
只是第八識種子變現出來的『相』(心影),
究其來源,外境並不是獨存心識之外的。
當心識上,變現出相分和見分的時候,
八個識的識體,就叫做「自證(部)分」。
除了這種「自證(部)分」,
老天還賦予了人體
一種類似『巡查御史』的能力,
這就是為了防止「見分」
在了別內外境時,會發生錯誤
巧妙的大自然,
就要讓『識體』再來做一下驗證,
因此,
『識體』還有一種『再度證知』的本事,
這種再證知的作用,叫『證自證(部)分』 。
這樣一來,
每個識體就有了「四(部)分」
(四個部分的作用),
那就是相分、見分、自證分和證自證分。
所謂「四分」,就是識體的四種作用:
1、「相分」是心影;
2、「見分」是心識的認識作用;
3、「自證分」是心識的驗證作用;
4、「證自證分」是心識的再度證知作用。
如果以鏡子來比喻,
「相分」好比鏡中的影像;
「見分」好比鏡子的能照作用;
「自證分」好比是鏡體;
「證自證分」好比是活動的鏡架,
鏡子安裝在活動鏡架上,
就可上下左右地隨意活動而見照了。

此處須知,「識體四(部)分」,
並不限於八識『心王』,
而是包括各各相應的
『心所』也在內的。
結語:
「萬法唯識」,
是說所有的心法和色法,
都是經由「識變」產生的。
其中,物質不長存,唯有「識」
可以因功行得以凈化而獲長生。
【補充註釋】
習氣,又作余習。
我們的思想及行為(尤以煩惱)經常生起,
它們都會熏習我們心中的
習慣、氣分、習性或余習。
唯識宗
以『習氣』為『種子』的異名。
『習氣』乃現行熏習的『氣分』。
『習氣』具有產生思想、行為
及其他一切有為法的能力,
『習氣』含藏於第八識中。
【辨異】在詞典上,我們常看到如下說法:
「見分是主觀能認識的主體,
相分是客觀的所認識的對象。」
這種所謂「主觀」或「客觀」的說法,
會讓人與那種錯誤的『心物二元化』的觀點聯起來。
我們知道,唯識學是超越對立的二元化的。
或者我們可以說,心識是道體,物是事相。
『心』和『物』二者不一不異。
【感恩您的閱讀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