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面我們講了唯識學的基本概念,
下面我們將介紹唯識學的基本原理……,
我明白我們學得很辛苦……,
不過,比起那些準備考入清華或北大的學生,
我們卻要好多了,請看上面圖畫中那些學生是怎麼說的吧---
好,我們真的很幸運,不用為了出名而去跳窗戶了,
您只要看看我們為您製作的精美圖片,
再將您的目光上下掃視幾遍,——
自然,若能加上您的思維就更加完美了(perfect)!
編者期盼您能邁過門檻,
來體驗一下到達勝境的愉快,祝您快樂!

六、兩條基本原理
第一條原理「識源於性」
第二條原理「萬法唯識」
這裡為您介紹李炳南先生所作的兩份「唯識簡表」。
筆者為了適應現代人的習慣,特將李先生所作的「豎直式表」
改成「橫列式」的,在文字上也作了一些簡化,
以期達到「一目了然」的目的。
李炳南先生
原來所作「唯識簡表」之一,如下:

對這份「簡表」的說明:
唯識的推由
(即是『推究宇宙根源』),
「識原(源)於性」和「萬法唯識」。
這是唯識學的兩條基本原理。
第一條原理 「識原(源)於性」
「識原(源)於性」是說
心識來源於清凈的本性。
人若迷時,其念之心,叫「識」;
悟了,其心才為本性。
也就是說,變化無常的,叫『識』;
真如不動的,叫『本性』。
法性離言,本不可說。
這裡所講的法性,
就是無形的清凈本性。

(未完待續)
【感恩您的閱讀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