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011 《思想的形成》揭開唯識學的神秘面紗

作者:和顏清心  於 2016-8-15 14:3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思想的形成|通用分類:信仰見證

關鍵詞:唯識學

 

011 提要:在10個懂傳統文化的人中

未見有一個人能讀得懂這門學問,

若將範圍擴大到百人或許能有幾個人讀得懂。

 

揭開唯識學的神秘面紗

     她能帶給您永恆的愛戀……

 

雖然本書是在一種輕鬆的氣氛中展開的,可是到了《唯識精蘊》這部分,卻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唯識變得有些難了,我不知道您是否已做好了準備(沒有一定的修養是學不下來的),冒昧地揣測一下,在10個懂傳統文化的人中未見有一個人能讀得懂這門學問,若將範圍擴大到百人或許能有幾個人讀得懂。 

朋友,現在您有了一本圖畫版的《唯識精蘊》——為了活躍氣氛,各章節之間又插入了笑話、有趣的人生感悟、歌曲或視頻鏈接等——有了這本圖文並茂的學習性質的筆記,您就能繞開一些學究式的長篇大論而直奔主題、切中要害,這些效益可以使您(至少)從知識累積的層面上高出許多同齡人或同輩人。

從當前網路資訊來看,目前在學術界正在出現一股學唯識的熱潮,這表現在唯識學已經走出宗教範疇,她的美麗而神秘的面紗以及她的無比深刻的內容,已經成為某些先進的中、高級知識分子所喜歡議論的話題了——在某些高等學府出現了研讀唯識的風氣:唯識學也可以納入高等學府的哲學課程(唯識學在過去只能由高僧大德們來宣講),這是在中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對傳統文化的普及啊。我們為此感到興奮。

蔣維喬(1873~1958),著名教育家、哲學家和養生家 

早在近代1918年,在當時教育部蔣維喬先生(18731958)的建議下,就曾在北京大學哲學系開設了唯識學課程,之後一些大學的哲學系紛紛效法,如,武漢、廈門、上海、成都等大學都開設了這門課,同時,在東北大學、清華大學、南京中央大學、貴州大學、廈門大學和四川大學等也都設有唯識學的課程。 

限於資料有限,目前在中國大學里讀唯識的具體情況,我們尚不知道,但編者約在2012年夏,通過網路參加了北京大學研究唯識學小組約24講的學習,在那些日子裡,編者還了解到,在某些學府(記得有武漢大學等)也有對唯識學的研究

課。可見雖然現在我們不能去大學讀哲學,但是我們坐在家裡(不用花一分錢)就能與那些大思想家們、大學問家們,同樣在思維或探討宇宙或人生的道理,並且通過這種學習,您將會發現在您的內心深處正在發生變化——您的視野、您觀察世界的角度或處理對待人生的方式等都會慢慢發生變化——您與從前不一樣了! 

不過,話說回來,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為了得到我們所期盼的效益,我們還要忍受唯識理論的某些抽象或無味,她不像看好萊塢電影那麼刺激,不過那些好玩的東西,看過也就煙消雲散了(它們只能帶給我們短暫的快樂——雖然這些短暫的快樂是必須的),而唯識學就不同了,唯識思想能帶給我們永恆的愛戀,能帶給我們永恆的追求和百折不悔的信心,……朋友,不要被那些花哨的東西所迷惑(那些東西帶給我們的好處只能類似曇花一現)。

 

感恩您的閱讀和支持。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12:4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