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提要:「我們是無神論者」
--我們不是機械的無神論者,也不是盲目的有神論者
「我們是無神論者」
--我們不是機械的無神論者,也不是盲目的有神論者

按照《宇宙圖書館總目》的提示,厄科和她的朋友,來到了「東方藏書閣」的《唯識》學部分。站在《唯識精蘊》學習的門前,我們真的是會猶豫的。筆者明白,做一個無神論者是件自豪又愉快的事(我們每天忙著生活、忙著掙錢、忙著與朋友約會,這些都是很快樂很自然的事),但常言說,人沒文化真可怕,人沒思想亦堪憂……,人總得做些比『生物人』更高些的事啊,起碼在你交朋友時,可以拓展談話內容,吸引對方注意,增強個人魅力等,何況,唯識思想也是反對崇拜神靈的,所以,我們學習唯識與我們的無神論信仰是不矛盾的,不是嗎?記得,在北京大學、武漢大學等著名學府,都有關於唯識理論的課(至少是選修課)……,我的親愛的朋友,難道你不好奇嗎:明明眼前的東西是由分子原子等組成的,為什麼你卻說,物質是由『心識』產生的呢? 這不是在胡說八道嗎?!朋友,淺薄的我,真的可能會胡說,但是,正是這種所謂『胡說』,卻驅動著偉大的唐三藏,不辭千辛萬苦去西天取經(唐僧取經主要是取唯識學經論《瑜伽論》等經典),因之,唐僧留下了千古佳話,這些美好的故事,至今仍為我們所傳頌。說實話,筆者對唯識學真的很著迷,並且認為,好的東西應拿出來與朋友分享(這種意願雖好,但文中的淺漏或錯誤總會難免)。如果您同意這些觀點,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有關唯識的學習目錄吧。我們說,在《唯識》書目下,又可以分一些較細的內容,我們稱之為《唯識精蘊細目》。
什麼是《唯識精蘊細目》呢?
為了醒目,我們做了 9 幅圖,來展示它們的大概內容。
【補充說明】
1、唯識學在南北朝時期(420 - 589年)已經傳到我國,到了唐朝(618—907年)是發展到高峰的時期。最早傳入中國的唯識著作是《瑜伽論》,在公元五世紀,由曇無讖譯出(曇無讖385年—433年 是南北朝時期的譯經家)。
2、學唯識的現實意義:唯識的中心思想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和改造我們的心地。心的力量很大。我們若能以「清凈心、廣大心、正直心、平等心和慈悲心」來對待我們的人生,就能幫助我們改變生活的質量……。在知行合一的前提下,學習唯識的好處是說不盡的。
(待續)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