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004 思想的形成 江邊奇遇

作者:和顏清心  於 2016-8-7 19:4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思想的形成|通用分類:信仰見證

關鍵詞:思想的形成

 004提要:如果萬物的變化和本源, 

都不能言傳,那麼,人要明白這些道理

靠的是什麼呢? 


二、江邊奇遇 

於是,兩人御風而行,

再次飛往那充滿智慧的東方。

電光波影,倏忽之間,

厄科和那科索斯已飛至中國某地一條江邊了。  

 

江邊,清風微拂,水面泛起漣漪。

朦朦的月色使兩人的心緒,

也隨之融進那淡雅幽深的奇幻中了……。

使厄科沒想到的是,他們在此地竟然遇見了

那位在中華文化史上赫赫有名、學貫儒釋道三家,

並將畢生精力深究人天合一奧妙的北宋名儒-—邵雍學者。

此時邵雍正扮做一個樵夫,

問道於另一位在江邊垂釣的漁夫。 

 

 借著月色,厄科好奇地端詳著這位漁夫,

只見他慈眉善目,並且他的雙眼給人的感覺是,

只是在內心某處在關注著你,

而他的外表卻讓人感到其人的俱空」

(可謂是一位長年物外、一塵不染的「永壽人」啊)。

只聽樵夫和漁夫一問一答。

問答之間,竟將天地萬物、生命、人事或語言等的奧妙,

詮釋得「幾至於殆矣」。

當問到天下事物「本體」等問題時,

漁夫說:

「可以意得者,物之性也。

 可以言傳,物之情也。

 可以象求,物之形也。

 可以數取,物之體也。

 用也者,妙萬物為言者也,

 可以意得,而不可以言傳。」

 樵夫問:

「(既然)不可以言傳,

則,子(那麼你)惡(怎能)得而知之乎?」

漁夫答:

「吾所以得而知之者,

固(本就)不能言傳。

非獨吾不能傳之以言,

聖人亦不能傳之以言也。」

樵夫問:

「聖人既不能傳之以言, 

則『六經』非言也耶?

漁夫回答:

「時,然後言, 何言之有?

樵者贊曰:

「天地之道備於人,

萬物之道備於身,

眾妙之道備於神,

天下之能事畢矣,

又何思何慮!

而今而後, 知事心踐

形之為大,不及子之門,

則幾至於殆矣。」

上面最後幾句的意思是:

「原來天地的道理全具備在人,

萬物的道理全具備在身,

變化的道理全具備於陰陽之不測。

天下各種道理都具備了

天下各種道理也都清楚了,

還有什麼必要再過多地思慮的呢!

我從今天開始,知道了萬事萬物的變化,

只是「以心踐形」為最重要。

看起來世上的學問

都不及您所說的這些啊。

您的學問

幾乎達到將所有的道理

都囊括了的境地啊。」……

聽至此,厄科不禁想起在前一次遊歷時,

在那個語言學家的聚會上,

有一位面相清秀、丰姿英偉的學者,

厄科想起這位學者所吟詠的

《道德經》第一章上的話: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這十二個字,不正是凝練地表達了,

以「心踐形之為」的含意嗎!

望著兩位長者漸行漸遠的身影,

 那科索斯說:

「我還是不明白。

如果萬物的變化和本源, 

都不能言傳,那麼,人要明白這些道理

靠的是什麼呢?」

厄科說: 

「說不靠『語言』是靠『心踐』,那麼,

這『心』對常人來說,不是更難理解了嗎?」(未完待續)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05:3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