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中國遍地高層住宅是一個巨大的騙局!

作者:successful  於 2025-10-14 12:3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健康生活|已有18評論

中國遍地高層住宅是一個巨大的騙局!大量的高層建築住宅, 將來是相當危險的, 這些房屋是賣給窮人的, 富人根本不會住這些危房, 這些建築的壽命有效期20年, 最高壽命不超過50年. 20年以後這些房屋的維修費極其高昂, 這些居民根本付不起, 最終 只有放棄. 當年, 建造這些房屋的, 不論是設計 ,材料, 施工的工人 都是不合格的.  施工速度快, 設計不合理, 偷工減料, 低水平的農民工施工, 都是具有嚴重的隱患.......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18 個評論)

回復 successful 2025-10-14 13:17
這些幾十層樓高聳建築, 一旦有一座樓坍塌下來, 就會打擊倒其他的樓層 ,產生骨牌效應, 後果不堪設想.
回復 浮平 2025-10-14 19:54
從視頻中談到的大量事實可以看出,這是制度層面長期形成的結果:一是經濟發展中沒有建立起政府,企業與住戶之間相互監督和追責的基本機制;二是金融貸款的政策多以當時的政治目標為取向,而缺乏市場風險或公共需求的細緻評估。現在看到的問題,正是這種導向長期累積的代價,只有在處理具體問題的同時,從制度改革的方向去思考,才可能避免系統性問題的重演。

「騙局」二字是一個籠統的負面情緒表達,不同於在因果關聯的分析層次上找到根源問題。
回復 浮平 2025-10-14 21:39
一如既往的謝謝您的大度。

金燦榮在回復國人提問為什麼中國還沒有諾獎時說:「日本得那麼多諾貝爾獎有什麼用,還不是被我們打得滿地找牙,所以不要把諾獎看得那麼重,反正這個獎是西方的評價體系。」這句話邏輯混亂:把諾貝爾獎與打架直接掛鉤,將學術與政治概念混合的典型學政混合認知,低於國人的普遍認知程度,顯然是在瞎忽悠。

金燦榮承認中國在基礎研究方面比日本差,但又籠統貶低西方評價體系,這正是自相矛盾,自打臉的邏輯。
回復 Wuming123 2025-10-15 01:14
successful: 這些幾十層樓高聳建築, 一旦有一座樓坍塌下來, 就會打擊倒其他的樓層 ,產生骨牌效應, 後果不堪設想.
你以為現在的建築設計師是古代的泥瓦匠?住宅建築是永久建築。有一次我問一個學建築的同學,一般樓房的設計壽命是多長,他愣了半天,才說,建築是永久的,沒有設計壽命一說。現在的高樓都是鋼混結構,承重結構都是在內部,只要物理沒有損傷到結構,地震沒有超過設計,是沒有壽命一說。

高層建築是應付地皮短缺的問題,的確給高層住戶帶來很多不便,但是也不是不能住。最大的可能是,在將來高層樓房會淪為平民,打工階層的住宅,甚至政府福利房。
回復 successful 2025-10-15 06:27
浮平: 從視頻中談到的大量事實可以看出,這是制度層面長期形成的結果:一是經濟發展中沒有建立起政府,企業與住戶之間相互監督和追責的基本機制;二是金融貸款的政策多
「騙局」二字就是實在在的. 那些幾十層樓的設計工程師難道不知道這些房子的壽命嗎? 高層樓房的危險嗎? 他們為什麼要堅持這樣做, 為了就是騙錢, 騙人來買. 買房子能住多長時間? 保修期以後得多少費用? 錢賺到手了, 其他關我屁事.
回復 successful 2025-10-15 06:40
Wuming123: 你以為現在的建築設計師是古代的泥瓦匠?住宅建築是永久建築。有一次我問一個學建築的同學,一般樓房的設計壽命是多長,他愣了半天,才說,建築是永久的,沒有設
本人第一專業就是建築, 60年代國家大型建築企業工地工程技術人員, 當然知道建築物的壽命. 只是不同的結構壽命有所不同. 你說的比較結實可靠, 壽命較長的是框架式現澆混凝土結構, 那也不是萬壽無疆的. 現在的那些幾十層樓的高樓大廈, 他們雖然是框架式混泥土 結構, 這些高樓大廈的壽命, 另外的影響重要因素是材質問題,, 地基的結構, 高層樓房的打樁深度, 打庄的數量, 質量, 都是極其重要的因素. 是否正確施工, 以及工人技術, 如果是農民工施工, 那就自求多福了.
回復 Wuming123 2025-10-15 07:50
successful: 本人第一專業就是建築, 60年代, 就是工地工程技術人員, 當然知道建築物的壽命. 只是不同的結構壽命有所不同. 你說的比較結實可靠, 壽命較長的是框架式現澆混凝土
估計你在國內蓋房的經歷,還停留在農民工可以蓋的四層磚混結構的筒子樓。現在國內蓋房也是層層審查,步步監理。有個學地質的,後來成了專門審核監理樓房地基施工,簽字畫押,出了事是要傾家蕩產,坐穿牢底的!

中國的住宅的鋼混土石結構,是永久建築。和西方的木架子房不同。當然世界上那有永久的東西?永久的意思是在可預見的將來。美國的Sears塔(現在好像改名了),其實也是鋼混結構,至今也沒人說是壽命到頭了。
回復 successful 2025-10-15 08:36
Wuming123: 估計你在國內蓋房的經歷,還停留在農民工可以蓋的四層磚混結構的筒子樓。現在國內蓋房也是層層審查,步步監理。有個學地質的,後來成了專門審核監理樓房地基施工
中國國內的豆腐渣工程比比皆是. 中國的房屋, 橋樑, 大型建築, 出事的還少了嗎? 中國幾十年來都是蓋房層層審查,步步監理。監理樓房地基施工,簽字畫押,出了事真的是要傾家蕩產,坐穿牢底的?  實際上那麼多的豆腐渣工程, 沒看到誰來負責!  既然每個機構都簽字畫押, 那根本不可能有人被判刑坐牢, 傾家蕩產?
回復 successful 2025-10-15 16:52
Wuming123: 估計你在國內蓋房的經歷,還停留在農民工可以蓋的四層磚混結構的筒子樓。現在國內蓋房也是層層審查,步步監理。有個學地質的,後來成了專門審核監理樓房地基施工
中國的那些豆腐渣工程, 尤其是那些 10城樓以上的高樓大廈, 50至70年後出了事, 這些簽字的當事人早就死翹翹了, 還能找誰負責
回復 浮平 2025-10-15 22:38
successful: 中國的那些豆腐渣工程, 尤其是那些 10城樓以上的高樓大廈, 50至70年後出了事, 這些簽字的當事人早就死翹翹了, 還能找誰負責
所以要深入分析:產生這種無奈的現狀根本原因在哪裡。
回復 successful 2025-10-15 23:11
浮平: 所以要深入分析:產生這種無奈的現狀根本原因在哪裡。
體制上, 法律上, 都是值得檢討的. 這不是一句話兩句話可以說得清楚的.
回復 Wuming123 2025-10-15 23:15
successful: 中國的那些豆腐渣工程, 尤其是那些 10城樓以上的高樓大廈, 50至70年後出了事, 這些簽字的當事人早就死翹翹了, 還能找誰負責
你這就是誅心了!合工大的老教學樓是一幫子科學家(也就是蘇聯回來的理工科學生)設計的,那時找不到土木工程師。至今也沒有壽命到頭的跡象。

絕大多數工程技術人員都是按規矩(標準)設計和施工的。至於失誤,意外,那裡都不可能完全避免。不是中國獨有。台灣也有大樓地下室全塌,二樓變一樓,台灣南方澳大橋斷裂,美國也有巴爾的摩塌橋。
回復 浮平 2025-10-15 23:16
successful: 體制上, 法律上, 都是值得檢討的. 這不是一句話兩句話可以說得清楚的.
只有說,才可能說清楚。不說就可能永遠也搞不清楚。迴避,只是一種態度,或許與目的動機相關。
回復 successful 2025-10-15 23:49
Wuming123: 你這就是誅心了!合工大的老教學樓是一幫子科學家(也就是蘇聯回來的理工科學生)設計的,那時找不到土木工程師。至今也沒有壽命到頭的跡象。

絕大多數工程技術
我們在這裡談論的現代的幾十層樓的高樓大廈, 未來的危險. 不是研討那些小型建築. 以及個別小案例. 在90年代以前, 我擔任多種職務, 我主要的職稱就是建築工程師. 不言而喻 我擔任過多個工區的負責人, 監督那些高層建築的施工, 我肯定比你知道的更多. 也明白這裡面的貓膩以及多種不可告人的事實.
回復 Wuming123 2025-10-16 01:40
successful: 我們在這裡談論的現代的幾十層樓的高樓大廈, 未來的危險. 不是研討那些小型建築. 以及個別小案例. 在90年代以前, 我擔任多種職務, 我主要的職稱就是建築工程師.
哈哈,如果你就是豆腐渣工程的始作俑者,我就不多說了!世道好輪迴,蒼天放過誰?

岳飛忠義,澤及子孫,到了今朝,岳家子孫寫信給太祖,太祖都會下旨安排。都是福報。劉少奇靠整人上位,最後自己下場凄慘,這都是因果。
回復 successful 2025-10-16 02:13
Wuming123: 哈哈,如果你就是豆腐渣工程的始作俑者,我就不多說了!世道好輪迴,蒼天放過誰?

岳飛忠義,澤及子孫,到了今朝,岳家子孫寫信給太祖,太祖都會下旨安排。都是
你恰恰猜錯了,我這個人的性格就是好打爆不平. 是我整了不少豆腐渣的始作俑者 想當年, 那些趾高氣揚, 爆富的流油的 ,今在何處? 被下崗, 紛紛不在人世... . 別的我就不想多說了.
回復 發表評論 2025-10-16 03:00
溫室里的建築沒有建築壽命,室外建築損耗是正常的.不用吵架
回復 successful 2025-10-16 08:38
中國大量的良田被毀壞, 根本無法恢復. 若干年以後, 這些豆腐渣工程 成片成片, 成堆成堆的高樓大廈將會成為無人區, 最終 被炸毀. 成為永久的廢墟, 這就是改革開放的偉大成果之一.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18 13:3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