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丟 了為人民服務和群眾路線,警察再多,公務員再多,你也沒有群眾多,你認為你是當官的,是警察,高高在上,要管理群眾,對群眾執法,難免與群眾發生隔閡和衝突。特別是警察和公務員多了,花的成本和費用就多,就要增加人民群眾的負擔,就與民爭利,形成了人民的對立面,事情就真的難辦了,「疲勞」就再所難免。
昨天老徐寫了《丹東挨老人一巴掌的警察失職丟了最寶貴的東西》一文,說警察應該有兩個職責,首先是為人民服務,第二才是執法。這個警察的正確做法是自已開車去醫院為老人把葯取回來。
有朋友留言說,社會是要講規則的,警察就是執法的,不是保母。取葯的事不是警察該管的。
其實,很多人都不認為警察的職責是為人民服務。如果連取葯、找狗、開門這種事情都讓警察來管,警察不累死。
丹東市政府的通報就說,丹東警察夠疲勞的了。
丹東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總指揮郝建軍說、我們也清醒認識到,防疫工作與全市人民的期盼還有差距:存在疫情信息發布和回應群眾關切不夠及時不夠全面、工作舉措不夠精準,長時間疲勞作戰造成一些工作人員厭戰鬆懈、工作方法簡單粗放等問題。...…
有人說,政府已經承擔了市民和警察的錯誤,整改了防疫措施,緩解了市民和負責管控措施的基層人員的壓力,我們不該為這樣的政府部門點個贊嗎?丹東是邊境口岸城市,對面朝鮮疫情嚴重,疫情防控壓力山大!我們更該理解。不要再評論丹東襲警事件的對與錯!丹東市政府的行動已經做了說明。
讀了這位丹東返鄉大學生的投訴,你說」疲勞「,要大家理解,可能大家真的難理解。

而老徐就認為,丹東把此事件歸結為「疲勞」、「厭戰」、「簡單粗放」,是一種嬌情。歸根結底是沒有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和精神。
這麼多警察、公務員,怎麼還「疲勞」?
「疲勞」是因為小事搞大了,無事生非惹麻煩。
大家想想,防控隔離,不管紅碼、黃碼,有病還是要治的,醫院還要收治病人,不能去醫院,醫生就要上門就診。取葯這種事就更簡單了,不能去醫院取,那就有人送上門。
這是一個基本的事情,你說想不到,怎能不「疲勞」?,確實太「簡單粗暴」。
社區開的通行證,為什麼警察不認?這叫工作不協調,浪費時間。
警察不認通行證,自已開車替人把葯取回來,或者找個人把葯取回來,不就完事了。就不會有爭執,就不會有襲警,就不會有襲警處理,不會有全國輿情,不會有全市和全省乃至全國的平息,取一個葯就惹出一連串的反應和麻煩,成了轟動全國的事情。
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就是缺少了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和精神。
如果為人民服務,想為人民所想,急為人民所急,為人民群眾排憂解難,這些問題就都化解了,警察、公務員和政府就不必這麼「疲勞」。
40年前,中國沒有這麼多警察和公務員,一個公社就10來個幹部,還包括炊事員。一個縣委大院200來人,一個縣的公安局30來個公安。那個時候還沒有網際網路和汽車,自行車就是主要交通工具,可他們為什麼不「疲勞」?
今天警察增加上百倍吧,公務員也增加了近百倍,還有汽車和網際網路,效率提升很多倍,為什麼還「疲勞」呢?
很多人都沒想通這個問題?
原因就是丟了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和意識,就丟了共產黨克敵制勝的法寶:群眾路線。
那個時候,一個幾萬人的公社只有一個公安特派員,但人民群眾個個是公安的眼睛,一有風吹草動,就反映到公安這裡。有重大行動,出動民兵很給力,壞人壞事無處藏。發動群眾,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群眾自已教育自已,群眾自已管理自已,很多 矛盾都化解了,治安穩定,更很少惡性重大案件。出一案件,群眾都提供線索,很快就破案。
為什麼能是這樣?
因為共產黨是為人民服務的,為人民做好事,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人民利益,沒有自已的利益,更不侵害人民利益,人民群眾信任黨和政府,就站在黨和政府一邊,政府講的話,做的事,大家都自覺遵守和執行,還幫著黨和政府做事。就沒有警民衝突,也不會與政府衝突,大家認為是一體的。像這種取葯的衝突是不可能發生的。
因此,為人民服務、群眾路線,是最有效的社會治理方式,一個幾萬人的公社只有10來個幹部,一個幾十萬人的縣,縣委大院也只有200來個幹部,經濟社會發展得也很好。一個縣30來個公安,一個公社一個公安特派員,社會治安也管理得順順的。
相反,如果丟 了為人民服務和群眾路線,警察再多,公務員再多,你也沒有群眾多,你認為你是當官的,是警察,高高在上,要管理群眾,對群眾執法,難免與群眾發生隔閡和衝突。特別是警察和公務員多了,花的成本和費用就多,就要增加人民群眾的負擔,就與民爭利,形成了人民的對立面,事情就真的難辦了,「疲勞」就再所難免。越忙越出亂子,無事生非,小事惹成大禍,疲於奔命也解決不了問題,問題越積越多。
我們的警察和公務員,要好好讀讀毛主席的《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愚公移山》「老三篇?,這是人生、立業的根本。光記法律條文是不行的,是做不好工作和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