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烏克蘭危機和美國霸權的未來

作者:successful  於 2022-1-30 07:3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2評論



從撤退到潰退?烏克蘭危機和美國霸權的未來
草廬棋士 2022-01-29 來源:馬列遊俠公眾號

美國霸權將無力負擔壓制民族國家衝突的職能,而在這些民族國家衝突的邊界,資本積累秩序則很可能走向崩潰。越來越多的國家將從勉強維持的狀態變成失敗國家。資本主義世界經濟也將從相互聯繫的「全球化」時代走向山頭林立的分裂時代。擺在美帝國主義面前的,是要麼在維持帝國「架子」的衝突中耗儘力量並走向內爆,要麼務實地放棄世界帝國,主動或半主動地退縮為兩洋之間的民族國家。而對於其他嚴重依賴世界資本主義經濟穩定的國家而

  最近在國際地緣政治領域發生了一件不得了的事。美歐和俄羅斯在關於烏克蘭倒向誰的問題上展開了激烈的對峙。表面上看,雙方的矛盾是圍繞烏克蘭是否加入北約問題而展開的。但是,隨著美國的霸權衰落,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秩序的穩定都變得岌岌可危,此時在烏克蘭爆發的這場危機,很有可能反映著主要大國資產階級對資本主義前途命運的看法和規劃。

  這場地緣政治危機有三個主要參與方。美國是世界霸權,在經濟上具有制裁別國的能力,在軍事上也能在正規戰場打敗任何挑戰者。美國的核心利益在其霸權穩定的時期是在維持世界資本主義秩序基本穩定的情況下防止任何地方強權同時具備挑戰自己的能力和意願。在蘇聯解體、美國霸權迴光返照的年代,美國資產階級曾經對自己的實力有過高的估計。當時的美帝國主義試圖控制世界上所有主要能源產地和戰略要衝,對任何潛在的對手形成有效威懾。對於服從美帝國主義秩序的國家,美國鼓勵其採取新自由主義政策,將這些國家的勞動力、原材料和能源納入美國支配下的世界市場。對於不服從該秩序而又有重要地緣戰略價值的國家,則依據其實力和意圖採取軍事包圍、政治孤立、經濟制裁乃至顏色革命的手段將其削弱和最終消化。

  然而,美國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慘敗和在敘利亞的僵持證明了美國的實力並不足以將這些國家有效吸納進世界市場。阿富汗自不必說,伊拉克就算在美國佔領下再度成為主要石油輸出國也完全無法穩定自身秩序。在面子和裡子都輸光了之後,美國資產階級中出現了戰略總撤退的聲音。即逐漸放棄在中東和東歐的軍事主導地位,將力量收縮進印度洋、太平洋和西歐邊緣,然後進一步收縮回兩洋之間。然而,戰略收縮是最為複雜的地緣政治操作。歷史上只有英帝國在付出慘痛代價之後還算體面地離場,而哈布斯堡王朝、荷蘭、法國乃至蘇聯都是在收縮和守成之間搖擺不定,最後既耗盡了力量也堵死了退路,被迫接受崩潰結局。美國也遇到了類似的困境,一方面,與以往霸權治下的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相比,美帝國主義治下的資本主義世界體系面積最廣、人口最多、矛盾最為激烈,其穩定運行需要美國的頻繁干涉。另一方面,美國資產階級的主要集團,如華爾街、矽谷與其他國家的反動集團聯繫緊密。因此,戰略撤退如果執行不當,很有可能演變成全球性的地緣政治潰敗。所以,在奧巴馬妄圖恢復美帝國主義擴張態勢的圖謀破產之後,美國資產階級的戰略撤退基本上是按照「退兩步,進一步」的之字形態勢發展的。

  俄羅斯在蘇聯解體以後失去了蘇聯衛星國和許多前蘇聯加盟國的勢力範圍。總體而言,俄羅斯在東北亞和中亞的勢力範圍損失最小,蒙古和中亞五國基本上沒有脫離俄羅斯的影響。但是,俄羅斯在西方的勢力範圍除了白俄羅斯外,基本退回到500年前伊凡雷帝時期或者1943年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之前的水平。葉利欽時代的俄羅斯試圖通過休克療法,放棄本國民族工業,將自己作為能源和廉價勞動力的輸出國整合進當時尚且蓬勃發展的歐洲經濟。然而歐洲並不需要那麼多的廉價勞動力,而激烈的休克療法和去工業化也極大地破壞了俄羅斯的基本穩定。在普京上台之後,俄羅斯採取了獨立務實的地緣政治戰略。第一,利用世界經濟上升長波中的油價上漲周期出售石油和天然氣,再使用外匯進口輕工業品的同時也維持了基本的社會福利。第二,在民生改善、清除大股民族分離勢力並獲得廣泛支持的情況下,壓制寡頭買辦勢力,整合國內資本集團,實現了統治階級內部的有效團結。這種有效團結也是俄羅斯可以在隨後二十多年間奉行較為一貫地緣戰略的基礎。第三,通過能源與歐盟建立經濟聯繫,並且利用能源的賣方市場性質獲取歐盟的部分妥協。第四,在國內外大體穩定之後,俄羅斯開始著手恢復其在前蘇聯加盟國中的地位。主要表現為對親美前加盟國的懲戒(喬治亞)和對顏色革命的反擊(烏克蘭、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其中,阻止北約繼續向東擴張並對俄羅斯西部邊界實現包圍是俄羅斯復興階段最為明顯的戰略目標。

  歐盟,尤其是其中的北約成員國在形式上是美國的盟友,在實質上也與美國有著一定的共同利益。歷史上,北約是為了向蘇聯和東歐的前社會主義國家施加軍事壓力而成立的軍事侵略集團。在蘇聯解體后,北約的主要功能不復存在,但是作為地區安全條約組織,它在維持東南歐資本主義秩序和中東北非的新殖民主義統治方面還在發揮作用。美國與歐盟的共同利益隨著蘇聯的解體也在縮減,兩者之間在高端製造業和高科技上的競爭關係則繼續存在。一個為歐洲輸送能源並且不惹出大亂子的俄羅斯是歐洲資產階級能夠且樂於接受的,而一個以防備俄羅斯為名時刻插手歐洲事務、甚至可能將自己拖入和俄羅斯戰爭的美國,則日益成為歐洲資產階級的麻煩。

  本次地緣政治危機的發生地烏克蘭卻算不上一個主要的參與方,它的地位接近於慕尼黑協定時期的捷克斯洛伐克或者日俄戰爭時期的清朝。烏克蘭在脫離蘇聯后曾長期與俄羅斯維持著緊密的關係。在美歐扶持的季莫申科上台後,俄烏關係開始不穩,直到2014年烏克蘭發生顏色革命,俄烏關係徹底破裂。現在的烏克蘭政權是寡頭壟斷資產階級操縱的傀儡政權,對內迫害俄羅斯族群眾,對外向美國搖尾乞憐。如果沒有美國的軍事援助,它大概不會比阿富汗的傀儡政權維持更長時間。在民心盡失並且丟掉了克里米亞半島、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地區之後,烏克蘭傀儡政權的合法性跌倒了歷史低點。目前,烏克蘭傀儡政權甚至需要通過鼓勵正宗的法西斯運動來轉移社會矛盾,依靠跟俄羅斯搞摩擦來吸引美歐軍事援助,乃至直接參与拜登家族的腐敗事業已經成為烏克蘭外交政策的一項主要內容。

  本次地緣政治危機的起因有兩種可能的劇本。第一個劇本是美國首先挑起衝突,俄羅斯處於守勢,歐洲和北約其他國家被拖進衝突,烏克蘭傀儡政權則在坐收漁利和徹底毀滅之間賭博。在這個劇本中,美國唯一可能的目標是通過進一步推動北約東擴、壓制俄羅斯的勢力範圍,讓普京以來俄羅斯在地緣政治上的努力付諸東流,從而削弱普京政權的合法性,進而實現政權更迭。在俄羅斯親美政權上台後,世界上就沒有任何一個大國同時有能力和決心干擾美國的地緣政治企圖。同時,美國如果控制了俄羅斯的能源,就會大大削弱中東石油產出國的議價能力,對嚴重依賴俄羅斯能源的歐洲和中國保持更大的影響力。

  然而,這個劇本顯然僅僅考慮了美國單方面的意圖。事實上,美帝國主義的衰落的事實人盡皆知,歐盟和俄羅斯不可能全盤接受美國一廂情願的設計。就俄羅斯而言,其統治集團與美國的主要資本集團聯繫並不緊密,在世界能源市場和軍備市場上有著自己獨立的利益和意志。如果放棄復興俄羅斯的地緣政治目標乃至交出政權,那麼無論是俄羅斯統治集團還是普通民眾都要付出重大犧牲。普京政權的合法性事實上就寄托在俄羅斯不想兩次輸掉冷戰。面對北約東擴乃至政權更迭的前途,俄羅斯統治集團既有反抗意願也能夠讓北約侵略軍和烏克蘭傀儡政權付出慘痛代價。

  對於歐盟而言,其與俄羅斯的關係已經處於互補且穩定的狀態中。俄羅斯並未謀求軍事擴張,歐洲也相應地減緩軍備更新。如果為了履行北約條約義務而主動挑起和俄羅斯的戰爭,那麼除了軍備負擔之外還要承擔以下後果。第一,普京政權垮台後的親美政權必然沒有能力維持俄羅斯基本社會穩定,俄羅斯和隨後崩潰的白俄羅斯將會成為恐怖主義、暴力犯罪和非法移民的淵藪,直接威脅歐洲社會的穩定。第二,歐盟將不得不長期向俄羅斯派遣維和部隊。第三,俄羅斯親美政權在能源和安全問題上將不會與歐盟直接對話,而是完全服從美國的意圖,這就意味著歐盟將在各種事物上更加深刻地依賴美國。因此,為了美國這樣一個同床異夢的盟友的邊緣利益而賠上自己的重大地緣戰略利益,這是歐盟所不願做的。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歐洲各主要國家在此次危機中最多也只是口頭表達一下對俄羅斯的不滿而無任何實質性舉措。

  對於美國而言,普京政權的存在及其對東歐、中亞和中東的政治影響雖然是讓人頭疼,但遠非心腹之患。顛覆普京政權既無法緩和美國國內的階級矛盾,也無法穩定全球資本積累秩序,但是要承擔的風險和代價卻是極大的。而且,今天美國顛覆俄羅斯與當年拿破崙和希特勒的侵略也不一樣。對當時的法國和德國而言,打垮俄國(蘇聯)是關係自己生死存亡的問題。今天的美國已經「放任」普京的俄羅斯存在了二十多年,就算再繼續「放任」下去也不會對美國霸權產生什麼致命的威脅。所以,為了並不明顯的利益,美國資產階級各主要集團恐怕不會同意在烏克蘭與俄羅斯大打出手。事實也是如此,除了少數軍事工業複合體的代表人物(共和黨「鷹派」)和「左派」帝國主義者(如柯林頓等),美國資產階級各集團要麼是反對直接軍事干涉,要麼是看戲。已經見證了阿富汗恥辱撤退的美國勞動人民也對此種計劃深惡痛絕。

  上述的第一種劇本(美國主動出擊)既高估了美國的能力,也低估了俄羅斯的意願,更是假設了歐洲會為美國火中取栗。那麼會不會有別的可能呢?

  最近,俄羅斯分別向美國(https://mid.ru/ru/foreign_policy/rso/nato/1790818/?lang=en)和北約(https://mid.ru/ru/foreign_policy/rso/nato/1790803/?lang=en)公布了其談判意願。在公布的條款中,俄羅斯要求美國阻止北約東擴,尤其是不能接納前蘇聯加盟國進入北約。同時,美國不應在尚未加入北約的前蘇聯加盟國部署軍事力量。美俄雙方都不應在本國領土領海領空以外部署有可能會威脅到對方的兵力兵器、國家聯盟和社會組織。俄羅斯要求北約不得接受烏克蘭加入的申請,並且要求1997年以前加入北約的國家(主要為西歐和中歐創始國)不能在1997年以後加入北約的國家(主要為包括波蘭在內的東歐、東南歐國家和波羅的海三國)領土上部署軍事力量。

  俄羅斯的意圖很明顯,即除了波羅的海三國以外,前蘇聯加盟國要麼應當直接成為俄羅斯的勢力範圍,要麼不應對俄羅斯產生任何威脅。前蘇聯在東歐和東南歐的盟友應當成為俄羅斯和北約之間的緩衝帶。這是俄羅斯試圖恢復自身地緣政治地位的清晰目標。這也是本次危機可能的第二種劇本,即俄羅斯的主動出擊。

  俄羅斯的目標是較為現實可控的。首先,美帝國的衰落勢必留下大量的地緣政治真空。無論美國的戰略退卻速度如何,烏克蘭地區永遠只是美國地緣政治的包袱而非財富。俄羅斯相當清楚美國面臨的國內矛盾,美國資產階級對是否繼續全力支持拜登還是和特朗普代表的社會運動達成妥協搖擺不定。俄羅斯知道美國資產階級無論什麼集團都不想再打一場阿富汗式的戰爭。那麼,俄羅斯的意志越堅決,越是往俄烏邊境集結重兵,美國就越不敢輕舉妄動。儘管在收復了克里米亞以後,俄羅斯遭遇了美國和歐盟的制裁以及油價下跌的雙重打擊,但是這並沒有對俄羅斯的社會穩定造成重大影響,普京政權的支持率依然很高。烏克蘭傀儡政權的法西斯暴行不僅在烏克蘭的俄羅斯族人中,也在俄羅斯一般民眾那裡引發了極大的憎恨。俄羅斯的軍備重整也已經初見成效,在俄格戰爭和保衛東烏克蘭民族自治的戰爭中,俄軍已經徹底洗雪車臣戰爭中的恥辱。在敘利亞戰爭中,俄軍也積累了大量的和美國各式傀儡武裝戰鬥的經驗。在這個時候,提出將勢力範圍恢復到前蘇聯疆界的要求,可謂佔盡天時地利人和。

  那麼,我們就來梳理一下俄羅斯可能採取的策略和各方的可能反應。首先,要求北約老成員不得進入新成員的境內相當於直接分裂北約,這個條款不會被北約輕易答應。但是,北約老成員不再向新成員境內增兵還是做得到的。這是俄羅斯的長期地緣政治期望,但在短期之內俄羅斯可能不會過分糾纏這一條。在此基礎上,俄羅斯的最強硬路線就是不準烏克蘭和其他前蘇聯加盟國加入北約,並且要求美國和北約不再給烏克蘭傀儡政權提供軍事支持。同時,烏克蘭傀儡政權下台,親俄政權取而代之。

  面對這個要求,無論是美國還是歐盟都不會全盤接受。其中,美國可能採取的最強硬手段就是軍事干預烏克蘭局勢。如果是那樣,俄羅斯別無選擇,只能入侵烏克蘭。但是,美國資產階級不會同意派遣大量地面部隊全面干預烏克蘭,最有可能的結果是美軍向烏克蘭傀儡軍和法西斯民團提供防空和反裝甲火力,以增加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軍事代價。但是,這顯然擋不住俄羅斯的軍事力量。對於俄羅斯而言,全面入侵烏克蘭與局部入侵烏克蘭的代價(美歐制裁)相差不大,因此最優策略是迅速消滅烏克蘭的主要軍事力量,扶持親俄政府,並對其提供有限的軍事支持,對其內部事務不過分干預。

  當然,其他北約國家(波蘭除外)顯然未必會同意烏克蘭加入北約,在知曉俄羅斯地緣政治目標的情況下,就算與俄羅斯爆發衝突,也會抱著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態度去「保衛」烏克蘭。為此歐盟可能更期望在相互施壓的途中與俄羅斯保持對話的通道。比如,商定未來烏克蘭的政府形式,維持亞努科維奇-季莫申科式的親俄-親歐輪番執政,或者組建雙方都滿意的聯合政府。當然,烏克蘭加入北約就別想了。

  如果俄羅斯願意稍微做出一些讓步,那麼可以採取的方案是,在保證烏克蘭不加入北約的情況下不再謀求改變烏克蘭政府,但是條件是美歐軍事力量撤出烏克蘭,且烏克蘭承認俄羅斯收復克里米亞和東烏克蘭地區的自治狀態。如果衝突雙方都抱著穩定局勢、守住底線,但又不逾越對方底線的想法,這大概是現階段最為「理性」的解決方案。俄羅斯避免了北約東擴的危機,同時對烏克蘭有了更大的威懾力;歐盟扔掉了烏克蘭這個包袱,避免了為此和俄羅斯開戰;美國大概會罵罵咧咧,但是走還是要走的。只有烏克蘭傀儡政權成了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棄子,但是也從來沒有人真正關心過它的命運。

  俄羅斯最軟弱的反應,就是在無力阻止烏克蘭加入北約的情況下只對烏克蘭進行報復性的局部滲透破壞,而前面向美國和北約提出的要求純屬虛張聲勢。但是,無論從俄羅斯的國力還是從其統治集團的手腕來講,這種情況都不現實。當然,只有習慣於把「獨裁者」都包裝成色厲內荏的小丑形象的美國主流媒體會這麼幻想。

  如果現實的發展真是符合我們前面所說的第二種劇本的話,那麼該地緣政治危機就顯然不是僅僅限於烏克蘭或者東歐了。如果俄羅斯向美國和北約都提出了明確的地緣政治意願,而且有堅定的意圖去實現的話,就只能說明美國霸權的衰退速度已經超過了美國資產階級最大膽的設想。目前作為區域性大國的俄羅斯,已經在公開向美國要求擁有自己的勢力範圍,而且這個勢力範圍是拒絕美國軍事力量存在的。因此,俄羅斯統治集團或許已經判斷,走向戰略撤退的美帝國主義無論如何都不敢為了東歐和俄羅斯公開開戰,而蠶食美國勢力範圍的機會已經到來。

  上世紀六十年代的美國總統約翰遜為其向越南大舉增兵給出的理由是擔心所謂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即越南的革命會引起整個印度支那乃至泰國、印度和東南亞的革命。不過,當時如日中天的美帝國主義並不需要擔心這些。但今天的形勢迥然不同,美國戰略撤退已成定局,但是美國戰略撤退的目標還不清楚。在美國資產階級各個集團中,只有特朗普集團似乎有著明確的最終收縮至「兩洋之間」的撤退目標,但是美國資產階級顯然還沒有就此達成共識。比起俄羅斯清晰明確的要求,拜登集團只能給出毫無實際內容的維護人權和民主的目標,最近據說還加上了維護烏克蘭的主權。但是,美國的盟友和僕從國都不知道美國的底線在哪裡,尤其是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處在這個底線之內。北約過去作為軍事同盟提供了類似的底線,但是今日的北約則頗為尷尬。如果北約不東擴,那麼它就沒有對手,自然沒有存在的意義。如果北約東擴,它就會惹上一個自己根本不想惹的對手。名為拔劍四顧,實則進退維谷,這也是法國總統說北約已經「腦死亡」的原因。如果美國最終以任何方式接受烏克蘭不能成為北約成員的事實,就會給實際上其他各路地方強國釋放出強烈的信號。印度、伊朗、土耳其等國家勢必會進一步擴張自己的勢力範圍。無論這些國家與美國的關係如何,這些新擴張的勢力範圍都逐漸成為美國針插不進、水潑不進的禁區。

  美國霸權將無力負擔壓制民族國家衝突的職能,而在這些民族國家衝突的邊界,資本積累秩序則很可能走向崩潰。越來越多的國家將從勉強維持的狀態變成失敗國家。資本主義世界經濟也將從相互聯繫的「全球化」時代走向山頭林立的分裂時代。擺在美帝國主義面前的,是要麼在維持帝國「架子」的衝突中耗儘力量並走向內爆,要麼務實地放棄世界帝國,主動或半主動地退縮為兩洋之間的民族國家。而對於其他嚴重依賴世界資本主義經濟穩定的國家而言,無論美國走向何方,它們要面對的結果都是災難性的。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曉臨 2022-1-30 14:16
謝謝分享!惡霸也會有老弱的一天。
回復 successful 2022-1-31 09:53
曉臨: 謝謝分享!惡霸也會有老弱的一天。
戰略撤退如果執行不當,很有可能演變成全球性的地緣政治潰敗,美國戰略撤退基本上是按照「退兩步,進一步」的之字形態勢,最終有可能蛻變成英國和前蘇聯的狀況.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3 09:1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