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羅斯福和希特勒,選擇與命運!

作者:successful  於 2021-5-29 15:5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已有1評論


1932,羅斯福和希特勒,選擇與命運!
壞土豆 2021-05-29 來源:一個壞土豆公眾號

  第一部分:一戰德國慘敗,關鍵時刻美國拉了德國一把

  第二部分:1936柏林奧運會,德國奇迹震驚全球;

  第三部分:1932,羅斯福成為美國總統,希特勒成為德國總理,兩個凱恩斯主義者的較量開始了;

  第四部分:希特勒的財富為什麼取之不竭?

  美國華爾街、瑞士銀行、歐洲猶太人、戰敗國,是希特勒的四大金主

  第五部分:希特勒為什麼必然走向戰爭?巨大的投資必須有所回報。

  第六部分:撥開歷史的迷霧,希特勒為什麼一定要攻打蘇聯?

  第七部分:為什麼羅斯福笑到了最後;

  第八部分:蘇聯拿到了工業設備,美國拿到了科學家,猶太人拿到了我的奮鬥;

  01

  一戰前,德國開始發展自己的殖民地,但整個世界已經被英法等老牌帝國主義洗劫過了,德國就搶到了英法看不上的「邊角料」。

  坦尚尼亞、盧安達、蒲隆地、加羅林群島、馬里亞納群島.....

  這些地方加起來,還不如一個越南好。

  看到英法賺得盆滿缽滿,德國憤怒的咆哮道:我也需要陽光下的地盤!

  結果一戰後,德國不僅失去了所有的殖民地,連自己的本土都保不住了。

  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割讓,這相當於德國本土面積的13%;

  阿爾薩斯和洛林給了法國。北石勒蘇益格給了丹麥,而且在這個時候波蘭獨立了,東邊大片的土地又還了出去;

  東上西里西亞割給捷克斯洛伐克。但澤交給國際聯盟管理,成為自由市。

  尤本和薩爾梅迪給比利時,克萊佩達給了立陶宛;

  德國不僅喪失13.5%的土地,12.5%的人口;

  而且薩爾煤礦區交給法國開採,一下子丟掉了16%的煤產地和50%以上的鋼鐵工業。

  這在工業時代是要命的。

  萊茵河是從德國內部經過的,但是德國在萊茵河西岸的領土,是不予許駐軍的,並且在東岸50公里內,德國還不能設防。

  西岸不能駐軍,但協約國的軍隊卻是可以駐紮在這裡。僅憑這一點,德國就會感覺到無窮無盡的屈辱。

  陸軍方面,人數被限制在10萬人以下,還不能擁有坦克和重型火炮等進攻性武器,就連總參謀部都要取消。

  海軍方面,只能擁有6艘1萬噸級的戰列艦,6艘輕巡洋艦,12艘驅逐艦和12艘魚雷艇,這些就是德國的最高配置,超出部分不許建造。

  空軍編製.....直接取消。以後德國沒有空軍。

  同時,德國需要支付巨額賠款,共需要賠償1320億金馬克,而且還得用黃金支付,大約是350億美元的黃金。

  這筆錢對德國來說是天文數字,要知道,美國通過一戰成為全球最有錢的國家,可是1920年美國的GDP也就是736億美元。

  當時已經被打成廢墟的德國,根本沒有能力償還這樣的巨款,1921年,德國說我實在沒錢賠了。

  英法一點也不含糊,沒錢賠就接著打你,1922年底,賠款委員會宣布,德國沒有按時交付煤和原木,法國和比利時軍隊於1923年1月開進了德國魯爾工業區。

  這時候的德國,就指望魯爾工業區了,這下子雪上加霜,德國更沒錢了。

  1923年底,德國出現了嚴重的通貨膨脹,馬克變得一文不值。大人們將鈔票捆起來生火或者糊牆,小孩則拿來當積木。

  原來一分錢一張的郵票變成了500萬馬克一張,一個雞蛋要8000萬馬克,一杯啤酒要1.5億馬克。

  在關鍵時刻,美國說了句話:你們把德國逼死了,誰給你們還錢?

  美國的話馬上讓英國深思,因為把德國逼死了,法國就必然在歐洲大陸一家獨大,誰都制不了他了。

  在美國和英國的牽頭下,國際社會實施了道威斯計劃,達成了一項共識:德國的重建比賠款更重要

  因此,在1924年到1929年間,德國得到喘息機會。

  以美國為首的華爾街金融資本,從此時開始,各種投資和貸款源源不斷的湧入了德國。

  美國為啥要拉德國一把呢?當然不是出於好心,在政治上,全球都是英法的殖民地,美國製造哪裡都進不去,德國是美國最好的契機。

  在經濟上,華爾街對德國的投入有了巨大的回報,一直到二戰中期美國宣戰前,美國是德國最大的原材料和能源進口國。

  註:第二是日本!

  多年後,丘吉爾寫下回憶錄,談到:戰爭賠款,是懲罰戰敗國最愚蠢的方法

  的確,當時一戰後,如果真要把德國逼死,英法的資本家都是不願意的,讓美國去死倒願意,因為美國是最大的債權國,可把債務國搞死了,錢從哪裡來?

  於是,從20年代中期開始,德國拿到了超過1500億金馬克的貸款,比德國要賠付的還多。

  丘吉爾在30年後才明白,蘇聯是最聰明的。

  二戰之後,本來是協定德國賠償200億美元,其中100億給蘇聯、80億給英美、20億給其他戰勝國。

  斯大林一揮手:不要你賠錢。

  斯大林不要分期付款,斯大林要現金。

  蘇聯直接把德國給拆走了,怎麼拆的?

  管道設備、鐵軌、電話機和交換機、汽車、室內發電站、有軌電車、機床,乃至整座工廠都可以直接拆卸搬走。德國蘇占區在1946年的生產力相比兩年前下降75%,生產能力相當於1936年的55%......

  蘇聯曾官方宣布,在蘇占區拆遷了676家企業,西方學者卻認為這個數字至少在1367-2033家範圍內。

  一戰之後,德國養成了最大的習慣,沒錢就借錢,反正欠那麼多錢,正所謂債多不愁。

  02

  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最大的經濟危機爆發,歐美日無一倖免;

  美國的情況我們已經知道了:千百萬人像畜生一樣的活著,才能免於死亡;

  大街上毫無尊嚴的站滿了人,手中舉著木牌站上一天,只為找上一份工作,而且這個工作是不要任何工資的,只求有口飯吃;

  賣兒鬻女這個事情,在美國的各大城市開始出現.....

  德國呢?德國更慘。

  德國的失業率達到了1/3,官方數字是600萬,如果加上非全職工人和隱性失業者,數字就到了800萬,也就是說,全國勞動人口有近一半失業或半失業。這些觸目驚心的數字下面掩藏著人民的辛酸和痛苦。

  全國籠罩著一片愁雲慘霧,官方干預毫無作用,人民生活在敝陋、壓抑、滿是疾病的活地獄中。

  嚴冬時節,柏林和其他市鎮臨時搭起了大棚,數千名無家可歸的人每天都到那裡去取暖,領取僅夠果腹的食物,找個睡覺的地方。

  一個14歲的德國女孩在1932年12月寫道:我爸爸失業3年多了。我們原來相信他總有一天能找到工作,可是現在就連我們孩子也放棄了一切希望。

  然而在6年之後,德國奇迹震撼了全球。

  1936年,第11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德國柏林召開。整個奧運會被希特勒包裝成完美的宣傳工具,他修建了一座高達70米的希特勒鐘塔,建了一座能容納10萬人的運動場,並修建了比洛杉磯奧運會還要豪華的奧運村。

  德國奧運會盛況空前。

  10萬人的體育館座無虛席,世界上最大的飛船興登堡號低空飛過,拖曳著奧運旗幟飄揚在宏偉的體育館上空;

  奧運火炬行程達3050公里,穿越了7個國家,共有3361人參加了火炬傳遞,到柏林最終點燃。

  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看到奧運火炬的傳遞。

  而來自全球的運動員、記者,都看到了德國強大的經濟活力。

  此時,德國實現了充分就業,失業率是0;

  不僅如此,此時德國的勞工福利達到了全球巔峰,德國大力推行社會保險制度,工人的工作環境也得到了很大美化。而且,納粹還建立了帶薪休假制度,將一批批工人送到各地的療養勝地和旅行船上。

  僅1937年一年,就有1000萬德國人參加了這樣的休假旅行。

  此時,整個德國都在如火如荼的開展超級基建,各種設施、公園、運河、橋樑、水庫、道路瘋狂的開始湧現,近6萬個工程項目拔地而起。

  希特勒親自設定了高速公路的標準:一般路段設計為四車道34米寬;中間有5米的綠化隔離帶;不設置路燈,但每隔200米設立一塊可反光的水泥柱;為了防滑,不僅要求路面的坡度要小,而且轉彎半徑要盡量大,同時還要求將路面進行了特殊的粗糙處理。

  而建設者們為了讓公路更加耐用,甚至將緊急停車帶、高架橋、封閉立交橋以及帶有加油站和餐廳的服務區等現代高速公路所需的大部分設施,都列在了他的設計之內。

  這,成為了現代高速公路的起源;

  此時,距離希特勒掌控德國僅僅3年。

  希特勒已經實現了他的承諾:讓德國每一戶人家的餐桌上有牛奶與麵包。

  從1933年到1938年,德國的鐵總產量由390萬噸上升到1860萬噸,鋼產量由560萬噸上升到2320萬噸,而鋁鎂以及車床的產量更是超過了美國。

  而GDP在這些年一路飛奔,更是幾乎每年實現了100%的增長。

  這不是經濟復甦,這是經濟騰飛!

  希特勒已經在規劃他的下一個目標:讓每個德國家庭都能開得起汽車。

  希特勒將自己的這個汽車定位為國民汽車,他要求最高時速100公里, 百公里油耗小於 7 升, 可乘載 2 名成人和 3 名兒童, 售價不超過 1000 馬克,可以停放在露天地,發動機冬季要防凍,容易啟動。

  大眾汽車,應運而生.....

  3年之後,希特勒演講到:

  之前德國是怎麼樣的國家?那是一個被國外的政客和國內的政治制度搞得瀕臨崩潰的國家,但是我來了。

  我執政的短短六年期間,我讓這個國家的公路運河得以修建,並且修建了大量的工廠,我讓700萬事業的德國人重新回到工作崗位,我讓這個民族的教育和文化水平大幅度地提高,我讓德國在政治上重新團結起來,我讓它在軍事上被重新武裝起來,我把1919年被分割出去的那些土地把它們重回祖國的懷抱,我把幾百萬流散在歐洲各地,被外國政府欺凌的德意志民族的人領回到了祖國。

  03

  1929年,美國和德國同時遭遇經濟危機;

  1933年,羅斯福成為美國總統,同一時期,希特勒成為德國總理;

  在面對經濟危機時,羅斯福和希特勒很多方面採用的政策幾乎是一致的,以致於很多人說他們都是凱恩斯主義的踐行者。

  他們都擴大政府開支,實現赤字財政;

  他們都廢除了金本位制,停止黃金出口;

  他們都瘋狂的開始了基建;

  他們都加強了政府對經濟的控制和干預,並開啟了一部分國有企業;

  他們都注重提升勞工福利,提升就業率;

  .......

  但是,但1936年希特勒取的德國奇迹的時候,美國依然還在經濟危機的泥潭裡。

  從1932年到1941年,羅斯福實行了3次大基建,搞了18萬個工程項目,將美國的失業人口從1700萬人控制到了400萬人以內。

  一搞基建,就業率就飆升,一旦基建停止,失業率就捲土重來。

  但是,顯然,羅斯福9年的新政對比希特勒的3年奇迹,相形見絀。

  美國真正的、完全的擺脫危機,一直等到了1941年,美國參加二戰,整個國家成為了大工廠,源源不斷的製造飛機坦克航母,整個美國才實現了充分就業;

  要知道,1936年,德國的失業率是0,這個數字現在很多國家都做不到。

  希特勒的德國奇迹,究竟是怎麼做成的?

  首先我們要清楚,基建,並非是讓短期內實現經濟騰飛途徑。

  我們經常談外循環、內循環,循環就是經濟的本質。

  我們開一個麵包廠,就需拿錢找麵粉廠買麵粉,麵粉廠又需拿錢要找農民買小麥;

  而麵包廠的錢怎麼來?

  麵包廠做了麵包,賣出去有了錢就可以買原材料,這樣一條供應鏈就「循環」了起來。

  而麵包廠要做麵包,就需要雇傭工人,工人就有了工資,就能消費。

  這樣的工廠越多,一個國家的經濟就越有活力。

  而實現這個經濟循環最關鍵的一條就是麵包能賣出去,賣不出去,經濟循環就停掉了。

  而1929年經濟危機的本源就是資本家瘋狂的壓榨勞動時長和就業率,讓工人低收入沒有消費能力,最後終於導致了「生產相對過剩」。

  那大基建能解決經濟危機嗎?

  很遺憾,短期內並不能,因為不能解決「麵包買出去的問題」。

  麵包廠的產品是麵包,大基建的產品是橋樑、運河、公園,這些產品的顯著特點,就是折舊時間長達半個世紀甚至幾百年,並不是做出來馬上就能發揮效用,而是需要在相當漫長的時間才能收回成本。

  不像麵包,我上午做出來,下午就把成本收回來了,晚上就可以重複生產了。

  所以,我們在2008年啟動新農村建設,因為這個依託,到了2020年用了12年的時間完成了脫貧攻堅,但是現在效果還不明顯。

  而真正要產生效果,要到鄉村振興,在我們基建的前提下,讓農村產業開始蓬勃發展,讓人民最終受益。

  這個過程,至少是15年到30年才能發揮實際效果的。

  所以,西方世界現在沒有一個政客願意搞基建,我任期才4年,我瘋了搞功在千秋的事?

  而羅斯福解決不了「麵包買出去的問題」,他只能解決「給麵包工人發工資的問題」,解決失業率,讓工人有工資拿,能一部分緩解經濟危機。

  國家,需要源源不斷的拿錢出來搞基建,一旦基建停止,失業率馬上捲土重來。

  所以,羅斯福只解決了一部分的失業率,而且面臨了非常大的財政壓力和國內各黨派的質疑,如攻擊他是共產主義者。

  當時羅斯福搞基建的錢是怎麼來的呢?

  一是有限度的通貨膨脹,增發美元;

  二是給資本家加稅;

  但是,這也頂不住千萬人發工資的問題,所以,羅斯福新政也只能搞一段,停一段。

  然而,在大西洋對面的希特勒,他的基建項目、工廠項目就從來沒有停止過,僅僅用3年的時間,就將失業率從600萬降到了0。

  這個成績,全球也就他一個人能創造。

  搞基建短期內是不賺錢的,希特勒的錢是從哪裡來的?

  搞清楚了這個,你就明白了希特勒的整體戰略,包括他為什麼一定要打蘇聯,最終一定會失敗。

  04

  希特勒掙錢和花錢的方式,都和羅斯福有所不同。

  在掙錢上,希特勒有4個金主,給他源源不斷的提供資源。

  第一件是瘋狂的借錢,而華爾街是希特勒的最大金主。

  美國是德國最大的原材料、能源供應商,也是美國最大的海外市場,同時是美國的最大債權國。

  1929年經濟危機到了,美國華爾街並不擔心美國本土餓死多少人,因為這不干他們的事。

  他們更擔心德國垮了怎麼辦?

  從1924年到1929年,美國對德國的債務高達百億美元。

  如果德國垮了,他們的錢就收不回來了!

  所以,他們可以不救美國,但一定要救德國。

  不僅僅按照原計劃給德國貸款,更是增加了幅度。1933年德國財政部長沙赫特跑到美國借錢的時候,德國已經開始大規模迫害猶太人,而此時的美國一向標榜我是自由主義,可以說兩個國家的價值觀完全背離。

  所以1933年5月沙赫特的輪船一到紐約,大群記者就在船上把沙赫特圍住,不談借錢的事就問你們怎麼迫害猶太人,沙赫特惱羞成怒,把報紙團成一團扔在甲板上。

  但很快的,天才沙赫爾接著解釋到,因為我們德國人現在窮成這個樣子,所以才會出現一些情緒很激烈的人去迫害猶太人,如果我們富有了,你們借給我們錢,我們有了錢生活富足了,對猶太人就會好了。

  就靠這番狗屁不通的說辭,在美國拿到了源源不斷的貸款和能源,開動了德國的戰爭機器。

  從1933年到1939年,在德國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做準備的6年時間裡,杜邦財團與化學公司、洛克菲勒財團和美孚石油公司、摩根財團及它控制的電報電話公司、福特汽車公司爭先恐後跟德國簽下了巨額的戰略原料和軍工項目的訂單。

  僅僅飛機一項,1934年8個月中美國對德國的出口數量就比1933年增加了不止5倍。33年到39年間,在納粹德國的軍事機構中營業的美國公司超過60家。

  在技術輸出貿易上也毫不含糊,杜邦公司通過I. G. 法本把氯丁橡膠和飛機防爆劑的技術賣給德國;坦克潤滑油的技術是從美孚石油公司得到的;希特勒發展空軍的重要幫助來自於美孚在德國設立的一家飛機專用汽油廠;電報電話公司參加了德國新型飛機的研製。後來在戰爭中,連美國的海軍部長都承認是美國向希特勒提供了最先進的飛機發動機。

  華爾街借出去的錢,被希特勒拿過來,當然,他從來沒想過要還錢。

  從華爾街金融資本控制下的工業托拉斯購買軍火和技術,得到的利潤又用於向德國的軍工行業繼續擴大投資。

  值得一提和有諷刺意味的是,很多向納粹提供貸款的華爾街財團,都和猶太人有脫不開的關係......

  註:正是因為華爾街1000萬美元的資助,希特勒才競選為德國總理,這個故事後面單獨講。

  瑞士,是希特勒的第二金主;

  從希特勒上台開始,瑞士不僅源源不斷的為希特勒提供貸款,還為德國生產各種軍工零件和先進武器,僅僅在1940年時,就給了德國1.5億瑞士法郎的黃金。

  不僅如此,瑞士是納粹德國進行黃金交易,以換取硬通貨瑞士法郎的主要地點。瑞士銀行則根本不問黃金的來路,一味從中賺取巨額差價。

  有學者分析當時納粹德國的帝國銀行90%的黃金交易就是通過瑞士銀行進行的。納粹通過戰爭掠奪來的巨額財產,也有相當一部分存在瑞士銀行。在瑞士銀行的幫助下,希特勒得到了寶貴的外匯,從而在世界市場上購買維持戰爭的重要物資。

  因為瑞士發現,和希特勒的這個生意,真的很好。

  希特勒屠殺了幾百萬猶太人,而這些猶太人的大量存款,都在瑞士銀行,當希特勒讓這些猶太人人間蒸發的時候,瑞士銀行就毫不客氣的笑納了猶太人的存款。

  在二戰中,被納粹迫害致死的德國猶太人在瑞士銀行開戶數達5萬多戶,存有價值超過數百億美元的資金,而至今只有600萬美元經瑞士政府交還給了猶太組織或贈與一些國際人道主義組織。一些瑞士銀行甚至以納粹集中營沒有發放死亡證的理由拒絕賠償。所有這些資金都被瑞士銀行侵吞了。

  甚至於,瑞士很不厚道的將避難瑞士或者前來取款的猶太人直接交給了納粹德國。

  可以說,瑞士在二戰中大發橫財,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受益國。

  而歐洲猶太人,是希特勒的第三個金主。

  希特勒在歐洲屠殺了600萬猶太人。

  波蘭原有350萬猶太人,戰後僅剩7萬;

  羅馬尼亞原有65萬猶太人,戰後僅剩25萬;

  捷克有36萬猶太人,戰後僅剩下1.4萬;

  德國和奧地利原有70萬猶太人,戰後僅剩4萬。

  蘇聯也有125萬猶太人死於納粹之手.......

  希特勒一開始就是從最富有的一批猶太富商或放貸者開始,而納粹之所以對猶太人進行「種族滅絕政策」而得到擁護,真是因為普遍被歐洲仇富思想的響應,希特勒用了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更是在瑞士銀行的配合下,將600萬猶太人的所有財富直接納入納粹黨旗下。

  我們隨便算筆賬,哪怕一個猶太人有一萬美元的財富,納粹黨就可以集中多少資源?

  在全面滅絕計劃之前,1938年德國搞過猶太人財富調查,要求猶太人上報詳細的財務清單,搞清楚所有猶太人的經濟狀況。

  僅德國境內一共70萬猶太人,最初調查限度是5000馬克以下財產不統計,只有16%猶太人上報其財產,就這16%就是80億馬克。也就是說全第三帝國境內70萬猶太人一共享有500億馬克以上財富,人均7萬。

  要知道,同一時間,德國人均收入才50馬克一個月,高收入奢侈稅起征點是200馬克一個月。

  當時全德國猶太人的財富,總價值估算在五百億馬克以上。

  僅僅這一筆,希特勒就可以聚集無窮的財富。

  到了最後,猶太人被希特勒關進集中營后,衣服、首飾和所有的隨身物品全部被收繳,在毒氣室被毒殺后,金牙都不會放過......

  希特勒的第四個金主,就是搶劫戰敗國;

  27天內征服了波蘭,1個小時拿下丹麥,23天征服挪威,5天征服荷蘭,18天攻克比利時.....

  希特勒費力打下那麼多國家,當然不是為了讓這些國家過上好日子,被打敗了自然要搶錢。

  這些國家,有的直接被佔領,有的投降,有的成立了傀儡政府,幫助納粹德國搜刮財富。納粹還用種種理由迫使佔領國支付「罰金」、「貢金」,僅這些金額就達1040億馬克。

  這些還不夠,到1944年7月止,從西歐運到德國的文物共裝了137輛鐵路貨車,共計4174箱,20973件,單繪畫就有10890幅,其中絕大多數為名家傑作。

  毫無疑問,對戰敗國無止盡的索取和壓榨,讓德國嘗到了巨大的戰爭紅利,也讓德國老百姓更加毫無保留支持納粹德國。

  以上這些,讓希特勒有了足夠的錢。

  美國華爾街、瑞士銀行、歐洲猶太人、戰敗國的財富,這些,還不夠花嗎?

  05

  我們回過頭來看一看,希特勒為什麼能在短時間內將德國的失業率降到0.

  其實很簡單,只要有了源源不斷的財富,失業率就是簡單的數學題.....

  隨便說幾點。

  二戰前德國只有10萬軍隊,到1936年年底,德國就已經組建了14個裝備齊全的集團軍,數量高達80萬,這就直接解決了70萬就業率;

  二戰後期,德國動員的總兵力到了1700萬人,這一下子就解決了1690萬的就業率.....

  要知道,德國高峰期失業率也就600萬人.....

  所以,這對於希特勒來說,根本就不是啥問題。

  希特勒擁有了巨大的財富,可以源源不斷的擴大生產和搞基建;

  而且,希特勒和羅斯福不同的是,羅斯福用錢的範圍比較窄,基本用在民生設施上,而希特勒除了搞基建,還瘋狂的將錢砸在軍工和擴軍備戰上,到1938年時,德國的軍工預算就已經佔到了財政預算的40%以上!

  隨後,德國的軍工體系馬力全開,德國在1940年的粗鋼產量達到了2154萬噸,是世界第二的粗鋼產出大國。

  二戰時期,德國共生產34402架轟炸機,戰鬥機有65496架,生產攻擊機1724架,陸軍裝甲坦克車的生產數量超過了50000輛,還包括160000門的各式火炮.

  要製造這麼多的軍火,需要多麼龐大的產業工人....

  所以,對於希特勒來說,只要在財富上開了掛,根本不愁就業率的解決。

  但是,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只花錢,不掙錢,多少錢也會坐吃山空。

  德國為什麼必然走向戰爭?

  因為要解決麵包賣出去的問題。

  希特勒的兩大投入,一是基建,短期內不會有效果;二是軍工,不打仗,軍工的投入就沒有產出。

  做了這麼多的飛機和坦克,不打仗,不搶劫,最後就是廢鐵。

  擴大軍工-搶劫-賺錢-再投入軍工-再搶劫,是希特勒最終要走的必然模式。

  06

  但是,為什麼二戰最終希特勒走向了失敗?

  這裡我們就要談,希特勒為什麼要進攻蘇聯?

  希特勒進攻蘇聯,其實和日本空襲珍珠港是一個道理,沒有辦法的選擇。

  對比美國和蘇聯,德國和日本都是一個資源貧瘠的國家。

  美國,能在二戰中最終獲勝,是因為他強大的糧食產能、鋼鐵產能與石油產能。

  日本不打東南亞,根本就沒有石油、鋼材和煤礦。

  德國,也是一樣。

  美國,依靠自己強大的能源儲備,能夠養蠱德國和日本法西斯,一樣也能將他們拍死。

  希特勒為什麼每次都是閃電戰?因為這是他能選擇的最佳方式,德國的資源,經不起他耗費。

  德國,幾乎沒有一滴石油。

  而戰略能源對一個國家有多重要?現在的俄羅斯幾乎要啥沒啥,但就靠賣石油賣能源,就能保證俄羅斯不出大問題。

  當時中東的油田還沒有被大規模發現,德國要戰爭資源,除了美國大量石油的進口,德國大規模的侵略的歐洲各國之前,德國的石油供給一直都是依靠他的僕從國羅馬尼亞供給,數量非常有限。

  德國不得以還同蘇聯簽訂貿易條約,以技術換資源,通過對蘇聯機械設備和工業技術的輸出,換取蘇聯的石油支持。

  但是,這種石油的獲取方式讓德國無法擺脫卡脖子的狀態,一旦美蘇對德國實現禁運,德國攻打英國、奪取北非的戰略都無法實現。

  德國不打仗,就意味著搶劫-變現-擴大軍工-再搶劫的模式無法繼續。

  而蘇聯,不僅僅有著豐富的高加索石油資源,更有烏克蘭這樣的歐洲大糧倉,頓巴斯有當時幾乎全球最大的煤礦,這些,都是德國垂涎欲滴而沒有的寶貴財富。

  有了這些,德國的戰爭能力將成倍加強。

  否則,德國的戰爭機器,可以被美蘇隨時叫停。

  於是,希特勒最終孤注一擲,發動了對蘇聯的戰爭,最終走向了不歸路。

  07

  為什麼二戰德國輸了而美國贏了?

  首先這裡沒有道德的問題。

  希特勒屠殺了600萬猶太人;

  大陰帝國禍害了全世界,光黑蜀黍搞死的人數就以億計算,對全世界販毒、搶劫,二戰期間英國瘋狂的掠奪印度的糧食,導致百萬印度人飢餓而死,丘吉爾毫不憐憫的說:有沒有飢荒,印度人都會像兔子一樣繁殖,所以他們飢餓不飢餓又有什麼不同呢?

  美國也是一樣,屠殺了百萬印第安人,奴役了百萬黑蜀黍,在他們的累累屍骨上建立了自己的帝國,向全球輸出戰爭和動亂.....

  但是很不幸,丘吉爾成了英雄,希特勒成了惡魔。

  因為在西方價值觀里,黑蜀黍不是人,死了白死.....

  所以不要談道德,西方世界根本就不存在這玩意。

  就是你不搞死我,我就搞死你。

  俄羅斯有本事就滅波蘭三次,波蘭有本事直接打到接近莫斯科.....

  叢林世界而已。

  美國二戰的勝利,在於美國強大的能源、糧食的儲備與生產能力。

  而德國,本質上還是一個資源貧瘠的國家,其實到今天,我們看到也是一樣,為了北溪石油管道,德國想盡了一切辦法,到現在幾年都還沒有最終搞成。

  美國只需要隨便在俄羅斯和中東挑事,德國就乾瞪眼。

  糧食和能源,是保障戰爭最終勝利的基礎。

  同樣的在1938年,在中國抗戰近乎絕望的一年,毛澤東為什麼能看到希望,並寫出論持久戰這樣的不朽著作,是因為,日本這樣的工業國對中國這樣的農業國,只要有我們組織的游擊戰,日本必將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最終被拖垮,因為他們無法實施有效的搶劫。

  另外一點,不得不說,德國周邊的地理環境強敵環伺,法國、英國、俄羅斯把德國包圍了.....而美國的地理優勢得天獨厚,左右大洋,整個美洲沒有敵人,能夠對美國產生威脅的,都早早被他們滅了。

  08

  而最後一點我要談的,是戰略定力。

  羅斯福,一直忍到了1941年年底,日本偷襲珍珠港才參戰!

  而美國一旦參戰,發揮的工業生產能力,立馬讓德國和日本望塵莫及,一舉鎖定勝局。

  1941年年底是什麼時候?

  此時的莫斯科戰役已經接近尾聲,德國遭遇重創,傷亡50萬人。

  美國,在1945年之前,幾乎任何一次戰爭,都選擇了正確的時間。

  同樣的在22年前,美國一樣是在一戰接近尾聲的時候參加了戰爭,輕鬆撿了便宜,一舉成為了整個歐洲的債權國,最終跨上了全球超級大國之路。

  當然,最核心的一點,是美國恐怖的工業製造能力,美國所製造的航母和飛機、坦克,讓美國能擁有無限的回復能力。

  可以說,在羅斯福的時代和他之前,美國的戰略定力、戰略選擇都是恰到好處。

  然而,到了1953年,美國遭遇了歷史上的第一個失敗,克拉克說:我是歷史上第一個在沒有勝利的停戰協定上簽字的美軍司令官。

  1969年,美國在越南再次遭遇了可恥的失敗,戰死58000多人而沒有收穫任何成果。

  可以說,羅斯福帶走了美國的戰略定力,到了今天,美國已經是氣急敗壞,從特朗普叫囂:讓美國再次偉大。

  到拜登的:有生之年,絕對不讓中國超過美國。

  美國自己不敢出頭,到處拉幫結派,找韓國,找澳大利亞,找日本,找印度給自己壯膽。

  美國已經不可能偉大了,或者說他從來沒有偉大過。

  今天的美國,早已經失去了羅斯福的沉穩,不斷的放狠話來證明自己依然是盟友們的爸爸。

  當年的羅斯福將所有的精力放在國內,遠離歐洲事務,推行羅斯福新政,面對日本和德國,氣定神閑,忍到最後一刻。

  二戰過去了已經80多年。

  希特勒留下了那些遺產?

  蘇聯拆走了德國所有的軍工設施;

  美國搶走了德國所有的科學家;

  猶太人得到了我的奮鬥;

  然後猶太人最終通過奮鬥控制了美國的媒體和華爾街,開始在中東開啟了全球戰爭之源。

  被猶太人控制的美國,幾乎放棄了自己所有的實業,最終走上了金融資本之路。

  85年前,美國的工業製造能力笑傲全球,讓他們最終贏得了二戰。

  今天,美國早已失去了這項能力,現在的全球第一工業超級大國,已不再是他們。

  現在的唯一超級工業大國的工業能力,是美德日韓的四國總和!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successful 2021-5-29 21:09
美國真正的、完全的擺脫危機,一直等到了1941年,美國參加二戰,整個國家成為了大工廠,源源不斷的製造飛機坦克航母,整個美國才實現了充分就業;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9 00:1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