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得到的消息,革命樣板戲《紅燈記》的主人公「李玉和」的扮演者、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錢浩樑同志,於9月3日11時20分在北京離世,享年87歲。


在革命樣板戲《紅燈記》的修改排演過程中,江青對李玉和這個角色的原扮演者的表演有諸多不滿,看過替補角色錢浩樑的表演后,江青眼前一亮。從此,一個讓全國人民印象極其深刻的「李玉和」角色便出現在了觀眾面前。不管後世怎麼書寫這段歷史,都不得不承認,這次換角是極具藝術眼光的。
與那個年代很多「小人物」身份的普通勞動者命運相似的是,錢浩樑也經歷了平步青雲到一落千丈的過程。1969年,錢浩樑當選「九大」代表;1975年,錢浩樑在四屆人大后,出任文化部副部長;1976年,錢浩樑入獄,被隔離審查多年;1982年,獲得自由的錢浩樑再無緣舞台,聊到度日,后被河北藝校找過去當了老師。
但觀眾對「李玉和」的思念卻並未隨著時間流逝沖淡。1988年,宋任窮批示希望錢浩梁能夠重返舞台。1988年12月中國戲曲學院在北京中山公園舉行3天義演,演出陣容中列上了錢浩梁的名字,原本已經很貴的10元一張的票價,在黑市被炒高了3倍。其後,錢浩樑偶爾能去全國各地的城鄉演出,受到老百姓的熱烈歡迎。1992年,錢浩樑突發腦溢血,從此就告別了戲台。
70年代曾經「一步登天」的李玉和,仍然沒有忘本,與陳永貴等人的表現如出一轍,始終以一個真正共產黨員的身份要求自己,不給自己個人和家庭謀一分私利。新世紀,與《紅燈記》其他主演經常在公開媒體拋頭露面出來「控訴」不同的是,錢浩樑並不願意自己主動去編那些「違心話」。
樣板戲《紅燈記》的故事原型發生在吉林省原吉林鐵路局,劇中李玉和的原型是由李維民(滿洲國時期吉林市委第一代領導人、吉林鐵路黨組織的創建者)、關芝忱(吉林鐵路黨小組負責人)、董國璋(吉海鐵路地下黨∕列車長)等人構成的。
在《紅燈記》的故事中,李玉和在民國軍閥反動統治下便受到我黨工人運動的影響,成為了工人運動骨幹;李鐵梅的父母與李奶奶的家人在工人運動鬥爭中被軍閥殺害;李玉和、李奶奶、李鐵梅這三個三代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人也就組成了一個家庭,作為身份掩護,為我黨從事地下工作。
與日本帝國主義鬥智斗勇的李玉和,正是千千萬萬個覺悟起來了的工人階級出身的反剝削、發壓迫、反侵略的革命英雄的典型。
隨著時間流逝,有著很高藝術價值的樣板戲《紅燈記》又被重新解禁,甚至一路演到了台灣。但真正能夠得到觀眾認可的,還是錢浩樑扮演的「李玉和」——這個偉岸的共產黨員、革命者、抗日先烈、工人階級的優秀典型的形象,早已深深地鐫刻在廣大中國勞動人民的腦海里,承載了人民對一個時代的回憶。
2005年開始,一幅PS的油畫《毛主席意外歸來》在網路上廣泛流傳:

油畫中,與毛主席一道歸來的便是李玉和和李鐵梅。油畫的寓意非常鮮明,作者也許是通過站在門口的李玉和和李鐵梅代表著中國最廣大的勞動群眾,將毛主席呼喚回來。表現的是一種人民群眾面對新剝削者的極度貪婪與無恥,深切地期盼毛主席,盼望毛主席回來為他們作主。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錢浩樑同志走了,但他飾演的「李玉和」早晚還要再回來的,而那些叛徒終究不得好死!
就像《紅燈記》里的「紅燈」,象徵著革命精神的傳承,象徵迷霧裡的指路明燈,一定會被堅強不屈的勞動人民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