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
前幾天,著名媒體人胡錫進先生忽然在自媒體上提出
「中國需要在較短的時間裡將核彈頭數量擴大到千枚的水平,包括至少要有100枚東風-41戰略導彈。」
胡先生的主張引發熱議。
很多朋友問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但我一直沒有參與討論,因為覺得這似乎是一個偽問題。
為什麼呢?
首先,中國核威懾力量是真實可信的,這一點,在毛澤東時代就已經是眾所周知了;
其次,中國核彈頭的戰略儲備究竟是何等規模?國際戰略平衡究竟發生了什麼變化?胡先生為什麼突然覺得核彈頭不夠用了?為什麼必須要千枚而不是900枚或1100枚?
對所有這些問題,胡先生都沒有做任何論證,給人一種張口就來,想一出是一出的印象。
沒有根據的問題就是偽問題,就不必回答,也無法回答。
02
—
不過,觀察了幾天討論中的各方觀點之後,發現這個問題,可能一開始就被「帶歪」了。
為什麼呢?這是因為胡先生的論述中,其實隱含著一個帶有很強唯武器論色彩的邏輯前提——只要有足夠多的核彈,就一切OK!
熱烈支持胡先生建議的人,其實都默認了這一前提。
但這一前提卻是錯誤的。
核威懾絕不是一個簡單的核彈頭數量問題,而是包含了複雜的多種因素。一定數量的核彈頭,僅僅是確保核威懾的必要條件,絕非充分條件。
03
—
著名國際戰略學者,喬治敦大學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主任R·S·克萊因 ( Ray S.Cline )教授在其《世界權力的評價》一書中,曾經這樣論述國際衝突中的國家實力:
「在國際舞台上的所謂實力,簡言之,乃是一國之政府去影響他國政府去做本來不願意為之的某一事情之能力,或是使他國不敢去做其本來躍躍欲試的某一事情之能力,而不論其影響方式是利用說服、威脅,或明目張膽的訴諸武力。」
核威懾能力,即迫使任何一個國家放棄對我進行核打擊念頭的能力,無疑也屬於這一範疇。
為了說明這個問題,克萊因提出了一個公式:Pp=(C+E+M)×(S+W)。
在這個公式中,Pp為「被確認的國家力量」;C為「基本實體,等於人口加上領土」;E為「經濟能力」;M為「軍事能力」;S為「戰略意圖」;W為「貫徹國家戰略的意志」。
以這個公式來衡量中國的情況,我們就會發現,C、E,都沒有什麼問題,且為常量。M,即軍事能力,胡先生認為由於核彈頭不夠「千枚」而出現了短板,但從這個公式來看,即便增加到千枚,對「被確認的國家力量」這一結果,影響也是有限的。
S,即「戰略意圖」,中國一直都是清晰的,包括「不稱霸」,「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等。
W,即「貫徹國家戰略的意志」,卻是一個非常有彈性的變數,並且會對「被確認的國家力量」產生倍增或倍減的效果。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歐洲頭號陸軍大國法國和頭號海軍大國英國,由於缺乏足夠堅定的戰略意志,一再錯失挫敗納粹德國侵略野心的機會,結果法國慘遭德國佔領,英國雖有英吉利海峽的保護,免於亡國,但卻從此失去了世界霸主地位,淪為美國的小跟班。
04
—
在依靠堅定的「貫徹國家戰略的意志」使得「被確認的國家力量」極大增強,確保自身安全方面,也有正面的例子。
1969年3月2日,中蘇邊境爆發了珍寶島之戰【點擊閱讀】。
珍寶島之戰的背景是,1968年8月,蘇聯入侵屬於社會主義陣營一員的捷克斯洛伐克,武裝干預「布拉格之春」。在發起進攻6小時后,蘇軍就控制了捷克全境,而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只提了口頭上譴責,並沒有做出任何實質性的軍事反應。
在武裝入侵的基礎上,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提出了「有限主權論」,即:
「一國的社會主義危機也是社會主義陣營全體的危機,其他國家不能對此毫不關心,為了保護全體的利益,可以超越一國的主權。」
這對同屬社會主義陣營,並且已經和蘇聯發生嚴重分歧的中國來說,立刻就面臨嚴重問題,因為蘇聯完全可以依據這一「理論」對中國進行軍事打擊。
中國必須用實際行動讓蘇聯明白,「有限主權論」對中國行不通,中國的主權是絕對的,絕不允許任何國家以任何理由侵犯。
這才是珍寶島自衛反擊戰爆發的深層次原因。
珍寶島之戰,固然是為了確保中國的領土完整,但更重要的,是要讓蘇聯清晰地、沒有任何誤解地領悟中國的這一戰略意志。蘇聯對珍寶島的入侵,恰好給了中國表達這一戰略意志的機會。
05
—
通過珍寶島之戰,中國的這一戰略目標完美地實現了。
儘管當時中國核彈頭總數連蘇聯的零頭都不到,但珍寶島戰鬥中方勝利的結果、中國邊防軍表現出的強悍戰鬥力、中國堅定的不容任何質疑的戰略意志,遏止了蘇聯的戰爭企圖。
珍寶島之戰的另一個後果是,世界格局從兩大陣營向中美蘇大三角轉化,並且中國處於最有利的一角。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翩然來華,到毛主席的書房求師問道,奠定了幾年之後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高速增長的基礎。
06
—
今天,相對於胡先生主張的「將核彈頭數量擴大到千枚」(保持足夠的核威懾力量是必要的,這毋庸贅言),我認為中國當下最迫切的是尋找合適的機會展示自己的戰略意志——就如同光榮英雄的先輩們在珍寶島戰鬥中曾經做過的那樣——不給美國留下任何誤判的空間。
過去幾年,這種機會在薩德入韓、台灣當局放棄九二共識、美艦進犯南海時都出現過,今後相信還會繼續出現,端看我們能不能抓得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