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真相的一次大暴露
張志坤
許多事情的真相都在危機中才得以暴露,這是人類社會一條重要經驗。國家關係也是這樣,人們常常講所謂「患難見真情」,這句話的前置邏輯就是危機之下才能露真容、見真相。此次病毒疫情是一場重大危機,在這場危機中,許多人許多事都原形畢露。
中美關係也不例外。此次疫情危機強烈地衝擊和沖刷了中美關係,相關人物在其中的表演與展示也達到空前充分的程度,這使得以前罩在中美關係這座山峰上的種種雲霧為之一清,讓人們認識其廬山真面目,可以說,這是中美關係真相的一次空前的暴露。
當然,所謂真相也是言人人殊。不同地位、不同視角、不同情感和不同利益關係之下,人們對中美關係真相的理解也截然不同,這裡只能談談我們的理解與認識。
其一、不平等
過去,我等老百姓一般都只以為中美兩國是戰略敵對關係,美國把中國當對手當敵人,但現在看來,這樣的認知也還流於表面,失之於膚淺。
按照一般邏輯,人和人之間也好,國與國之間也罷,如果真的能互為對手、敵人,那就說彼此之間誰都不敢輕視,從內心情感與情緒而言,彼此心存敬畏,都很把對方當做一回事,不敢有怠慢。
也就是說,在這種邏輯之下,即便互為對手與敵人,彼此之間也是平等的,戰略上平等,人格國格上平等,雙方互動即外交溝通上平等。
但現如今美國對待中國的實際表現卻完全不是這樣。現如今美國當局對中國肆意攻訐、極盡羞辱污衊之能事,渾然不考慮中國的感受,完全不懼中國會不會發起反擊,根本沒把中國放在眼裡。他們從上到下都有這個膽量,不但在野人士這樣干,一般政客這樣干,就連最高當局的最高領導人特朗普也樂此不疲。現如今美國政壇一個突出現象,就是要把攻訐中國時刻掛在嘴邊,一日不對中國發動輿論進攻,他們就一日不得心安。對中國這樣的大國他們並不是敬畏,而是充滿蔑視,甚至還有澳大利亞政客還發出了中國要割地賠款的嚎叫。
一些中國人十分崇尚西方的紳士風度,西方政客們慣常也很樂意扮演紳士的樣子,但現在人們發現,在對待中國的時候,在他們的身上居然見不到一點紳士的樣子,卻像是十足的痞子。疫情危機以來他們攻訐中國的種種言行,如果穿越到紳士之風盛行的帝國時代,其嚴重程度足以引發外交危機,甚至直接開戰。
顯然,美國並沒有真把中國當做一個平等的對手來看待,即便霸權把中國定位成了戰略對手,但這個戰略對手也沒有得到應有的尊敬。
來自中國方面的反映也相當有趣。在無端和無恥的謾罵聲中,中國方面總體上看仍然相當溫和,談不上什麼針鋒相對,只間或出現一些言辭上的「懟」。也就是說,中國同美國在互相叫罵方面也談不上有怎樣的對等。
這是不是說明,中美兩國關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不平等呢?
一些人中國人聲稱,現如今的中國已經不是大清王朝了,但上述事實證明,美國等西方國家好像還很希望、很願意、也很流行把中國仍然當成大清王朝來對待。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這就著實有點耐人尋味了。
其二、難協調
很長時期以來,中國方面一直在強烈呼籲,要保持中美關係的穩定發展,要注重兩國之間協調動作,增強彼此之間的戰略互信與合作共贏;無數次地強烈呼籲,美國方面能夠同中國相向而行,讓中美關係回歸「正軌」!為著這樣的目的,不久前中國還提出了「共同推進以協調、合作、穩定為基調的中美關係」的建議,苦口婆心地勸說,大國關係事關全球戰略穩定,大國肩上都承擔著特殊責任,中美兩國在維護世界和平穩定、促進全球發展繁榮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中美加強協調合作,符合兩國人民根本利益,也是國際社會普遍期待,必將為世界提供更多穩定性和正面預期。
但是,美國方面卻對此就是不予理會,仍然一意孤行、我行我素。當他們需要中國「合作」的時候,習慣於採取強加、強迫的辦法,要求中國必須合作;當他們需要毆打中國的時候,則毫不留情地對中國採取霸凌手段。總之是想幹啥就幹啥,想怎麼干就怎麼干。正因為這樣,所以疫情危機期間人們看到,一方面是中國大量提供美國所亟須的醫療衛生用品,據說口罩都達到14億之巨,足夠美國人每人5隻,但另一方面是美國朝野上下一起掀起向中國索賠的惡浪,還上演了無理起訴控告中國的鬧劇。
所以,就總體而言,中美兩國之間看起來難以有基本的協調,或者毋寧說,美國方面完全不顧中國的感受與心理,根本就不同中國做什麼協調。此次疫情危機中,中國屢屢呼籲中美合作共同抗疫,遺憾的是美國根本無動於衷。對此,人們不妨看看美國和他們的盟友之間是怎樣地協調——當美國渲染要就新冠病毒傳染對中國索賠之後,一眾西方國家如英國、澳大利亞、法國、德國等紛紛以各種方式表態跟進,他們之間協調配合得十分密切。
外交協調是協調國家之間關係的基本手段,但當今中國外交對中美關係的塑造力卻嚴重不足,美國針對中國的諸般舉措動作看起來並不受中國的左右與影響,中國外交對美國的制約力、威懾力、說服力,感染力都不明顯,哪怕就算是夫妻關係,如果哭哭啼啼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多少也能管一點用,也算可以,但現在中國恐怕連這一點也勉為其難了,基本上只能跟著美國的節拍打趔趄。
中美之間嚴重缺乏協調性,難協調是當前中美關係的突出特徵,這恐怕是不爭的事實。
其三,幻想大
長期以來,一直有人呼籲對美國要丟掉幻想,此次疫情危機期間,也有人還是這樣說。這種情況恰恰說明,一直以來始終都有一些中國人,他們對美國、對中美關係抱著各種不切實際的幻想。現在的問題是,這些人如今真的丟掉幻想了嗎?
眾所周知,現如今美國當局乃至朝野上下對中國的脾氣那是相當大,發火發怒成了家常便飯,差不多都到了張口就罵、舉手就打的程度。一般來說,這種情形之下,就算是多年夫妻,也要寒心冷漠疏遠拉開距離了。但事實並非如此,中國方面儘管有人憤怒、有人傷心,但還有一些人脾氣甚好,渾然不以美國的打罵為介意,他們仍然矢志不移在同美國拉關係、套近乎,只不過方法與途徑有所變化而已。比如高層生氣,找中層;政府生氣,找民間;精英生氣,找平民等,總能找到各種同美國拉關係套近乎的辦法。環球時報的胡錫進先生提出,中國應繞開美國最高當局直接同美國各州合作,就屬於這樣的一計,目的是使中國同美國死死地黏糊在一起分不開,維護中美密切聯繫的紐帶和中美合作共贏的大局,從而破解美國霸權對中國的「脫鉤」企圖,最終促使美國最高當局回心轉意,放棄反華戰略,奉行對中國友好的政策,推動中美關係回到所謂的「正軌」。
筆者以為,通過死纏不放的辦法來維護中美兩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係、並據此達成「斗而不破」局面,這樣一種企圖,應該算做是中美關係的一個幻想。
在此之外,一些中國人還有一個幻想,那就是指望全球化的庇護可讓中國躲過一劫,據此逃避美國的戰略打擊。持這種意見的人認為,對美國不能嘴上叫斗喊打,不能「看上去個個都是滿血的愛國者」,而應該做「理性鷹派」,不要高喊打鬥,而應高喊「救美國就是救中國」之類的口號,並在實踐中加以推進。因為美國當局想排除中國、另搞一套新的全球化的企圖,註定走不遠;美國政府一意孤行,搞利潤最大化,只考慮美國優先,以鄰為壑,終究也行不通;新一輪全球化大趨勢不可改變,美國及美元都要在其中失去主導地位;所以今後美國對中國只能平等善待、合作共贏,除了以包容、誠信、公正的方式進行合作,別無他途。
竊以為,以為所謂的全球化能把迫使美國不得不放棄霸權,放下屠刀善對中國,這大概是空前驚人的大幻想。這種所謂的「理性鷹派」可能是當今中國的偽鷹派。
在上述兩種幻想之外還有第三種幻想。這種幻想很有點醉迷的樣子,大概屬於金迷紙醉的類型。對於這種類型,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表現。此前一個時期,新媒體上盛行各種美國白宮哭暈、嚇尿、跪求之類的渲染,最近一個階段則是火熱的是「打臉」說,按照這種說法,特朗普、蓬佩奧等輩經常性地被中國打臉,疫情危機期間幾乎到了每天每日都打,而且好像都打腫、打開花了的程度;還有盛行的「倒戈孤立」說,什麼美國如何如何陷入孤立,盟友紛紛倒戈,轉而力挺中國、堅定地站在中國一邊云云,比如中英關係已經進入黃金時代,英國投靠中國等等。都是些無需中國再出手費力、美國馬上就要嗚呼完蛋,中國可坐享其成一類的喧囂。不能不說,這是更加荒誕無稽的幻想,這樣的幻想堪稱是驚天地泣鬼神了。
總之,儘管有人高喊丟掉對美國的幻想,但一些中國人仍然堅信中美關係不但能破鏡重圓、回歸從前,而且還能比以前更好,比以前更加如膠似漆、相濡以沫。不能不說,這個幻想可謂大矣。
上述這些都應該算是中美關係中的真相,這些真相以前有所暴露,但很不夠,此次疫情危機之下則暴露得比較充分、比較到位了,這就使得更多的中國人回歸於真正的理性。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也是當前中國一件意外的收穫。歷史的經驗證明,事情的真相往往需要在危機中鑒別,危機越大,真相暴露得就越充分。
現在,美國已經深陷疫情危機當中,它的這場危機將以怎樣的方式結束收場呢?
自生自滅、無聲無息結束的可能性不大,這不是霸權的性格,甚至也不是大國的做派。針對疫情危機,預料中國將在國內政治上做文章,要在全社會掀起弘揚抗疫愛國精神的高潮。但美國當局做國內政治文章的空間與資源不多,更多可能是要拿全球戰略與國際關係做文章,中美關係是不是要首當其衝呢?這種可能性應該很大。也就是說,中美關係的真相今後還將有更大、更充分的暴露,人們不妨拭目以待